# 真题工坊▪10周蜕变计划
10 weeks changing plan
「真题工坊·10周蜕变计划」是传播匠每年『练习真题』的口碑公益产品。每一年,“真题工坊”都会陪伴许多匠鹅从懵懂的小白蜕变为熟练答题的“答题大神”。
今年的「真题工坊·10周蜕变计划」在保留过去干货满满的内容设置之外,更加希望专注于帮助匠鹅解决一些实在的进阶瓶颈,充分利用考研中后期黄金10周,手把手一起练真题、找思路、做专题,实现真正从量变到质变,从遇到题目“不知如何下手”直接进阶到“拿高分”的阶段!
希望大家都可以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一起练习真题!一起进阶冲冲冲!等你来练习:真题工坊·10周蜕变计划 | 读论文、做真题、上岸!
为了更好解决同学们在具体答题过程中的痛点,每周我们会在活动群里抽出2位幸运匠鹅获得一次免费批改机会~
#1
真题工坊题目 05
场景传播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通过场景传播提升传播效果
#2
真题工坊真题批改
题目: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减少或停止使用社交媒体,结合理论谈看法
数字传输技术为信息在网络空间中的实时传播提供了可能,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普通民众搭建起更为开放、自由的信息交流平台——数字化生存的时代已然来临,但正如媒介环境学派学者尼尔·波兹曼所言,“每种技术既是一种包袱、也是一种恩赐。”(总觉得这里你强调的是“包袱”,所以你要么就不要引用这句话,要么就改一改,把包袱放在后面。应该强调是恩赐,但更是包袱。),当“社交倦怠”、“数字断连”等网络热词不断涌现,部分用户选择从“在场”转向“离席”,我们不得不正视其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离席”的产生机制——内因与外因的双重作用
(一)群体孤独:虚拟世界里的伪亲密关系
后媒介时代的传播使得数字实体的演化正在成为可能,人们越来越依赖技术和媒介,甚至离开媒介便难以生存,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进入看似更密切、更轻松,但实际上却陷入更焦虑、更孤单的“伪亲密关系”状态中,即雪梨·特克尔所说的“群体性孤独”。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虚拟世界的自我整饰中,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从而陷入了群体性孤独的窘境,选择“离席”也就不足为奇。
评语:
这里建议是,既然你用了群体性孤独,你就不要用伪亲密关系,因为只要是概念,你提出来就要解释,你用一个概念解释另一个概念,但另一个概念又缺乏解释,那就相当于什么也没说。你就讲一个概念,然后说清楚就行。
(二)全景敞视:技术可供下的液态监控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曾提及边沁对圆形监控的构想,这种建筑结构使囚犯感觉自己始终处于一种被监视的状态而自动保持纪律的状态,这其中反映的监控实质被福柯称为全景敞视主义。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推进,“全景监狱”成为互联网的一种隐喻,技术可供性使得监控从可见、有形的的单一模式逐渐液化为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的复杂模式,如用户使用夸克app搜索信息时主动设置无痕浏览模式、发表信息时对敏感词的缩写等都是液态监控的体现。无处不在的液态监控使用户产生焦虑,选择“离席”。
评语:
全景监狱是说找不到实际的“加害者”,每个人都是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它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结构里。那既然在没有互联网以前社会就是这样一个全景监狱的样子,那你用它来论证“断网”似乎就站不住脚了。所以,这一个点,其实就是强调隐私暴漏、信息泄露、信息安全之类的点就可以了。
(三)绩效社会:自我剥削后的普遍抑郁
当下社会中的功绩主体处于一种强制的自由中,以追求绩效的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对自己进行量化考核,实则是对自己的一种永无止境的剥削,发生这种自我剥削的时候,自我的期望将永远是更高的绩效,而没有所谓的“最终目的”。例如,个人在翻看社交账号的过程中,会不断将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翻看他人账号做对比,可能不能算绩效社会,这应该从心理层面去探索这种机制),并始终处于自我鞭策的状态中,落入无尽的抑郁。这种普遍抑郁既是进一步自我剥削的无能,也是意识到无边无意义的绩效追求后的颓丧,在此基础上,用户选择“离席”其实也一种是对媒介异化的反抗。
评语:
绩效社会是说追求快、追求速度,甚至被技术裹挟,追求数据,这种才叫绩效社会。你的案例和理论不挂钩,绩效社会和互联网的关系也不大,即使断网,你的单位就是要以点赞评论来做评比,你也必须要去做,因为你要吃饭。所以这个点和“断网”与否关系不大。
那么大的是什么?是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没有生活,24小时的工作都伴随着你,每时每刻你都有可能回面临工作的这种焦虑。那么断网,不接电话,不回信息,下班就下线,这才是可行的。
二、“离席”的双重影响——积极与消极并发
(一)积极影响:从认知失调到认知平衡
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在其著作《当语言失灵》中提出认知失调理论,用以描述在同一时间有着两种相矛盾的想法,因而产生的一种不甚舒适的紧张状态。在社交媒体中的个体,由于对社会认同的渴求,不断的进行着印象整饰,而当所呈现出的形象与自我认知相悖便会导致认知失调,在面临这种失调的不适感时,选择“离场”是一种改变行动以平衡认知、寻找自洽的方式,或许也是实现个人认知平衡的唯一渠道。
评语:
实际上,整个社会都在媒介化、甚至深度媒介化,根本无法“断网”,就算你不用手机,你也必须要受到它带来的这些负面的影响,所以你的定论太过于乐观。
(二)消极影响:数字断连加大数字鸿沟
数字鸿沟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社区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拥有程度、应用程度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及贫富进一步两极分化的趋势,这些差别也使数字断连的用户与普通用户之间的数字鸿沟极强地呈现出马太效应,而智能时代所造就的数字鸿沟,早已不只停留在单纯的信息-符号转码意义上,而是极大丰富地体现在生产、生活的维持上,这导致选择数字断连的用户并非不能先进的生活,而是不能参与社会生活,逐渐被现代社会隔离在外。例如无法熟练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老年人难以独自出行。
评语:
这两个点或许也是不恰当的。一般来说分析一个现象的影响,我们可能更多还是要讲对多数人的影响,你的第一点讲的是个人的认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平衡,可能是不够的,后面可能还需要上升一下,这种单个的稳定对于总体来说意味着什么。
第二点更加有问题,为什么断网?你说是因为前面的三个原因,那么这意味着会断网的人群本身就是“过度链接”的人,是为了网上社交甚至会放弃现实社交的人?那么这帮人他们会成为知沟的对象吗?知沟讨论的对象都是没法有准入门槛进入媒体的人,或者进入了媒体不会用,或者就算会用了,也没法甄别真假信息,没有足够媒介素养的人。这些媒介面前的弱者,他们和断网的人都不是一帮人,怎么用这个来论证这个现象呢?
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意味着延伸。”社交媒体延伸了人类的人际传播知觉,却使得人们陷入群体性孤独、媒介依赖、社交抑郁、认知失调等不良反应中,这也正印证了麦克卢汉的另一句话:“延伸意味着截除。”,社交媒体时代,如何在虚拟空间和现实世界之间划定边界,以更好的平衡个人生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评语:
总体来说,没有把握断网这个人群的特征还有他们断网的具体原因,在列举原因的部分没有注意到网络的特殊性,特别是第二三点来说,你说的这些什么和网络关系都不大,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问题。第二个部分则是完全和题目接洽不起来,表现出对整个议题掌握的程度确实不怎么好。提议是多看些论文,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在当今的数字时代下,人们社会交流活动通常是通过社交媒体进行,而社交媒体使得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交换,但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也常常使人们感到困扰,甚至有不少人选择关闭朋友圈功能、标示“不在线”状态等行为来减少或停止使用社交媒体。
一、隐私权难以维护,人人在社交媒体上“裸奔”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公民对于网络侵权的维权意识比较薄弱,立法机关对于公民隐私权,特别是网络隐私权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立法的滞后性以及相关监管不到位,使得网络隐私权侵权案件时有发生。(几个东西不是一个层次的,而且句子成分又特别复杂,顿号不是这么用的,比如你要说橘子、香蕉,那你可以写,你看你的几个,它不对称、也不工整、类别也不一样。(近年来,互联网的膨胀带来了很多问题,由于公民对网络侵权的维权意识相对薄弱,而且关于网络上公民隐私权立法还不够完善,网络隐私权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人们可以在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众多社交媒体平台上即时发布各类图片、视频信息,信息的主体也早已不局限于发布者自身,家人、朋友、陌生人,往往这样随手一拍的行为可能就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肖像权等权利,甚至网民当起了“键盘侠”,在没有了解事件全貌的情况下就开始诋毁甚至网暴受害者,这样的事情历历在目,不少人因此影响到了自己的正常生活,为了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施暴者或者受害者,他们选择退网来自保。
评语:
例子这里举得稍微有些偏激了,好像把所有的网友都“敌对化”了,比如你说“在没有了解事件全貌的情况下就开始诋毁甚至网暴受害者”,有没有可能从他的主观来看,他并不是故意的,而是觉得它已经掌握了全貌,并且是站在正义的一方对其他人进行制裁呢?也就是说,很可能你现在说的这句话也属于是“没有了解事件全貌的情况下就开始评价”。就事论事,不要带太多个人观点。
二、内容低俗化、虚假化、同质化带来“媒介抵制”
在自媒体、智能算法盛行的数字时代,UGC、AIGC等生产的内容质量良莠不齐。有的是毫无营养的同质化作品,看多了难免会产生疲劳、厌倦心理;有的是为了博流量故意散布流言甚至谣言,加上网络信息监管难以顾及到社交媒体上的每一个虚假新闻和低俗信息,用户被误导的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破坏了媒体的公信力,公共媒介环境显然受到了污染,还会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人们减少或停止使用社交媒体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评语:
整个句子的语法有很大的问题。又长又臭,也没有把握到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不是说不能写长句,但你整个句子写到后面可能和前面已经没有关系了。建议是把你这个段落分成两个层次,分开来写(不用列点,但要分成几个句子),一个层次就是“信息爆炸,信息同质化”,看了和没看没区别,也找不到有用信息,所以他们断网;另一个就是流量经济,信息迷茫着炒作,真假信息交叉,让人无法分辨,影响人的日常生活,所以他们断网。
三、数字疲劳带来情感支持感的下降
当数字技术深度介入人们的生活世界时,人们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法自我反思,并开始依赖外界不断的反馈来加强自己的身份认同(非网络世界,人们也需要外界的反馈,芝加哥学派的那些象征性互动理论很早就说了),但与此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们的社会关系开始变得脆弱,面对面的交流开始渐渐被短暂的、脆弱的、中介的互动所取代,这便导致了我们在社交关系中获得的情感支持感开始下降。因此,有人开始定期断开与数字平台的联系(定期不定期没人知道,定期是比如每周一次,或者每周两次这样子,但很多人都不是定期吧,就是烦了就不看了,需要再拿出来),以减少对数字设备的依赖,增强自己与在现实世界中保持亲密关系的人的交际和互动。
近年来,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加速,人们开始减少或停止使用社交媒体的现象值得关注和警醒。人们对肤浅的、自恋的和虚拟的数字空间中的体验感觉到“烦”,并因此希望回归到“真实生活”的社会倾向,这是对异化的“时空疏离”的反动(反动什么?可以用反思、反应),旨在促进(平衡需要“维持”,不是促进,促进是往前冲的。)离线和在线生活之间的平衡,但这也将导致个体在某些时候将会失去抱团取暖的(抱团取暖实在太口水话了)“社会支持”。对此,社交媒体的内容生产、信息传播等流程都应该加强相关部门监督和平台自主把关,同时人们也应该加强自身媒介素养,共同为营造美好和谐的社会而努力。
评语:
最后这句话和这道题目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密切,社交媒体带来的困扰不止是信息质量不高造成的,它还有很多你自己写到或者没写到的原因,那你这里只这一句作为结尾,我觉得还不如不要,因为把题目的答案最后矮化了,变成了提高内容质量了。特别是加强媒介素养这里,暗含了一个观点,好像“断网”的人媒介素养不高一样,那么肯定就有问题。
总体来说,你的句子准确不高,有些地方的语义有歧义,以后写完以后自己多检查一下,可以尝试先从放弃那种大长句子开始。
#3
真题工坊真题讲解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M41197UH/
,时长12:52
#4
真题工坊 ▪ 时间轴
01
Tue 周二
·发布本周练习题目
·在活动群内抽取免费批改名额(周五前通过指定渠道提交)
02
Thur 周四
·粥哥直播剖题,现场答疑
03
Next week 次周
·周二 免费批改由推文反馈
·周四 答疑视频上传B站
#3
真题工坊 ▪ 活动群福利
1、题目的完整版资料:参考答案+答题思路
2、参加直播讨论答疑
3、抽奖获得公益批改
4、群内答疑讨论
5、相关的论文语料库
#4
真题工坊 ▪ 参与方式
关注公众号“传播匠新传考研”,发送“2024真题工坊”获取进群方式~
·END·
作为已经在读研/读博的学长学姐们,我们知道考研有多么难熬,尤其是在冲刺期,焦虑崩溃都是常态。多么希望有人能在最需要帮助的这一刻拉自己一把,哪怕只是一次答疑,一个解题建议,乃至一声安慰。这也是我们最开始做『真题工坊』的原因,也是我们传播匠团队成立的初衷。
要相信,在接下来的10周内,你的每一次打卡、每一份思考、每一滴汗水、每一分努力,都会化为卷面上实实在在的分数、考场上下笔如有神的状态;我们的每一次解题指导、每一次批改反馈,也能成为你一战成硕的助力,乃至形成读研初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角度。
Enjoy the trip.
24公益实务训练营:博士学长免费帮你改作业了!
实务一网打尽,最强付费批改服务帮你上岸!
2023论述批改服务上线,带你攻破论述大难关!
往期精彩直击:
致8月开始考研的你:三跨的我来得及,你也来得及
当你老了:被凝视和忽略的3亿中老年网友
出版专硕,目前最适合无痛上岸传媒名校的专业
川大出版考研真题/报录比/分数线/参考书
2023 | 四川大学出版专硕最新真题解析
什么!只有三本参考书的院校这么多?
众所周知,思维导图越详细,脑子里东西越少
快来关注我们:
小红书:传播匠新传考研咨询
微博:传播匠新传考研粥哥
添加小助手免费领取备考资料PDF
进24答疑社群!
———— 你的每个赞,我都当成了喜欢。————
人划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