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B卷)中期检测报告

   日期:2024-11-10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dgaty.xhstdz.com/mobile/news/4643.html
核心提示:一、 研究进展情况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总体情况】2014年以来,本课题在前期深入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

一、 研究进展情况

《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B卷)中期检测报告

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及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总体情况】2014年以来,本课题在前期深入调研、搜集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引起了学术界以至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关报刊报道后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刘奇葆同志作出批示,并指示中宣部召集专题会议,协调落实本课题组首席专家提出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目前相关措施已在实施或落实中,对国家层面保护鲁迅手稿以至其他作家手稿起到了助力决策的作用,也为本课题组的项目研究带来饿了强劲的动力。本课题组每年举行一次国际手稿学学术研讨会,每年都邀请国际手稿学重要学者合作开展研究,迄今已经整理出版了鲁迅未刊手稿约50万字,第一次对鲁迅创作手稿进行了全面会校,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成为国内手稿学界的领头羊,在国际手稿学-文本发生学研究领域也取得了发言权。最近2年来课题组成员出版相关专著、专书8种204万字,发表相关论文51篇47万字。在此两年中,本课题研究计划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出色地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分述如下:

一、 在文物出版社1976年出版的《鲁迅手稿全集》的基础上,对于未收入的鲁迅翻译手稿进行收集整理,与国家图书馆古籍部达成协议,将该馆收藏的从未发表过的鲁迅翻译编辑公开出版,《国家图书馆藏鲁迅未刊翻译手稿》共计533页已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同时,上海鲁迅纪念馆已完成鲁迅翻译手稿《毁灭》(苏联法捷耶夫原著)360页的编辑影印出版工作,已于2014年出版。

二、 在对鲁迅创作手稿版本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为基础参校,通过与手稿、初刊本、初版本对比校勘,整理异文。目前已完成90%的会校,目前正在对校勘初稿进行复校。由于在校勘中发现原稿中被涂抹的部分也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故决定延伸校勘范围,力求将被涂抹部分予以回复,这带来了大量的工作量和难度,但是这样价值会更高,过去从无人做过,我们的成果将成为鲁迅手稿和鲁迅文本校勘方面的经典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手稿研究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1、举行了2次中国作家手稿与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2015连续两年举办高规格的国际手稿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出席的专家有国际国内最有代表性的手稿学权威专家和文本学、文献学专家。例如瑞士的冯铁(D.R.Findeisen)、日本的藤井省三、佐藤明久、澳大利亚的寇致铭(j.kowallis),中国台湾地区的易鹏、谢坤桦等,以及大陆的朱正、陈漱渝等,都多次出席会议,并带来了高水平的论文。

2、各子课题分头开展研究,各子课题组总计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本项目设置4个子课题,

(1)鲁迅创作手稿研究子课题组,负责人符杰祥,成员有:张蕴艳、施晓燕、曹振华、张克。

(2) 鲁迅翻译手稿研究子课题组,负责人张中良,成员有:李浩、葛涛、赵献涛。

(3) 手稿学理论子课题组,负责人郜元宝,成员有:刘云、苏杰、肖振鸣、吴海勇。

(4) 索引子课题组,负责人陈子善、陈红彦,成员有乔丽华、王宇平、孙俊、程天抒、吴密。

此外并设立一个协调小组负责资料的搜集与提供等。各子课题研究进展虽有所不平衡,但总体上都实现了研究计划目标。按子课题组工作分述如下:

1, “鲁迅创作手稿校勘与研究”子课题组,创作子课题组开展文本研究,对鲁迅创作手稿进行了篇目统计和扫描,从期刊网上下载了《呐喊》、《彷徨》、《野草》、《且介亭杂文》等各集的初刊版本,收集了鲁迅作品集的初版本,确定了《鲁迅创作手稿校记范例》,对鲁迅创作手稿根据手稿、初刊、初版进行校勘,目前校勘已初步完成,正在复校。

2,“鲁迅外文、翻译手稿整理与研究”子课题组,对国家图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所藏的翻译手稿做了统计,并做了复制扫描工作,完成了鲁迅翻译的法捷耶夫的《毁灭》手稿的扫描和整理,目前已经影印出版。另外从日文、英文等方面对鲁迅翻译手稿进行了校勘和研究,成果已陆续以论文形式发表。

3,“鲁迅与手稿批评理论建设”子课题组展开了手稿学理论建设,除参与鲁迅创作手稿的部分校勘工作外,在会校的基础上,开展理论研究,确立了西方手稿学史和中国古代版本学史概论、中国现代文学手稿学的建构、鲁迅手稿出版史、鲁迅手稿书法研究等几大研究方向。课题组成员刘云写出了长篇课题报告《前文本的构建与解读》,是国内第一个关于手稿学理论建构的框架文本。此外并完成一部25万字的手稿学论文集。

4,“鲁迅手稿文献资料索引”子课题组初步做出了《鲁迅手稿篇目索引》,《鲁迅手稿研究篇目索引》和《鲁迅手稿首次发表篇目索引》。这三个索引的初步完成,是项目的重要推进,也为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坚实的条件。完成了《国家图书馆藏鲁迅未刊翻译手稿》的编辑,已于2015年9月出版。另外基本完成了《鲁迅手稿篇目索引(含收藏索引)》、《鲁迅手稿版本索引》和《鲁迅手稿研究资料索引》四个索引,正在进行复核校对。

按课题总体工作块面分述如下:

1、 手稿整理:经过协调,课题组得到各相关鲁迅手稿收藏单位的支持,对各该馆所藏鲁迅手稿,在前一阶段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整理研究。一是对目前国内鲁迅手稿主要收藏单位国家图书馆、北京鲁迅博物馆和上海鲁迅纪念馆所藏鲁迅手稿进行深度。对课题合作单位上海鲁迅纪念馆所藏鲁迅翻译手稿《毁灭》进行了深度研究,将它与早期鲁迅翻译发表在《萌芽月刊》上的译稿《溃灭》进行了比勘,写出了相关论文,在此基础上,对手稿进行了整理编辑,并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将该稿整体影印出版;二是对课题合作单位国家图书馆所藏鲁迅多种手稿进行了整理和技术分析研究。包括与日本国际学者佐藤明久先生共同对《藤野先生》手稿标题进行基于现代技术手段的探查研究,使用红外照相技术查明其标题删改的内容及其过程;包括对该馆所藏鲁迅其他未刊手稿进行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编辑了《国家图书馆藏鲁迅未刊翻译手稿》六册一函,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影印线装出版,获得学界欢迎和好评。

2、 文本会校:课题组在前期调查列出各馆所藏鲁迅手稿清单、获取手稿影印件的基础上,调鲁迅创作手稿进行了全面会校。2014年以来已经会校完成初稿,交稿共约30万字,目前正在进行复校。目标是今年基本完成。由于我课题组对这次会校设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将被鲁迅删去的部分也予以恢复。这就使这次会校的难度系数大幅度上升,就是不仅要察看每一篇手稿原件,还必须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让手稿被删部分字迹显露出来,这不仅需要高精度的技术设备,而且需要对于手迹辨认技术有丰富的经验和深湛的学养,而且需要极为细致的解读功夫,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这项成果一旦完成,不仅将对鲁迅研究有十分重要意义,而且将在手稿学和校勘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3、 理论探索:本课题组注重手稿学理论建设,除了组成以郜元宝为子课题组负责人的理论子课题组在理论上对本课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其余各子课题也注意在理论上的探索。本课题标志性的成果是在首席专家王锡荣指导和国际学者冯铁(R.D.Findeisen)教授充分合作下,课题组成员刘云写出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前文本的建构与解读》,从手稿学的基本理论“文本发生学”出发,以鲁迅和老舍的手稿为解剖实例,作出了系列理论探索,涉及手稿学研究的尖端命题,成果十余万字,目前正在进一步深化和扩展研究,至期末将完成15-20万字的学术专著。这将是我国大陆学界在手稿学理论上的首个标志性成果。此外,课题组在冯铁先生的合作下对于建立中国手稿学基本理论框架也做出了尝试,首先开展的是对于中国手稿学基本定义、名词、概念的厘清,为中国手稿学建立最基本的学术规范,2015年已经初步制定了《中国手稿学理论基本概念》初稿,今年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化,将于9月举行的第三次国际手稿学学术研讨会上对此展开充分讨论并完成这一规范的制订。此外,课题组成员赵献涛写出了论文《建立现代文学研究的“手稿学”》,对中国手稿学的学术规范进行了理论探讨,课题组顾问陈漱渝写出了《鲁迅手稿,研究些什么?》也对中国作家手稿学内涵进行了理论阐释。课题组首席专家王锡荣通过校勘学实践对中国作家手稿校勘的学术规范提出了若干原则,均有助于本学科理论建设。

4、 索引编制:作为本课题主要项目和目标之一,课题组自项目启动后,持续进行着此项工作。2014年以来,加快了进展,迄今已经完成了《国家图书馆藏鲁迅手稿目录》《北京鲁迅博物馆藏鲁迅手稿目录》和《上海鲁迅纪念馆藏鲁迅手稿目录》,并在此基础上编成了《鲁迅手稿篇目索引(含收藏索引)》、《鲁迅手稿研究资料索引》《鲁迅手稿版本索引》初稿,已经完成原定目标的90%。但在实践中,课题组提出了扩展思路,即对每篇手稿做出题解,这是原定研究目标中所没有的。由于课题组在研究中认识到1986年版《鲁迅手稿全集》编辑上存在未标明手稿来源、未注明原件尺寸、未撰写题解等不足,遂将新编《鲁迅手稿全集》作为本课题的后续目标,但认为新编的《鲁迅手稿全集》应对每篇手稿做出题解,基于这一考虑,课题组给自己增加了撰写题解的新任务。目前这一新增项目也已经开始进行。完成后,将为新编《鲁迅手稿全集》的编辑工作带来巨大便利,并大幅提高其学术水准。

5、 专题研究:本课题组2014年以来的学术研究,除继续就课题提出的手稿学理论框架建构、中国手稿学学术规范基本框架等问题学术命题开展研究外,还就一些手稿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观点,在国内手稿学领域占据了学术高地,形成了权威地位。一是关于鲁迅手稿的现状调查及保护对策问题。在本课题研究开展过程中,首席专家王锡荣对鲁迅手稿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提出了像是可靠的调查报告,并提出了五大对策,提交中宣部决策参考,得到领导肯定(具体见下节详述);二是以首席专家王锡荣为代表的课题组成员多次出面就拍卖市场上出现的所谓鲁迅手稿发表谈话和文章,进行学术考辨,以第一手资料,扎实详尽的考证,无可辩驳地澄清了事实,有力地打击了市场上模仿鲁迅手稿以获取暴利的欺诈行为,避免了鱼目混珠的恶果。2014年通过电视和纸媒,以过硬证据证明某拍卖公司所上拍的所谓《鲁迅致洪兰友信》为摹写伪造,促使该公司面对强大社会舆论不得不撤拍;2015年北京某拍卖公司推出所谓《鲁迅佛偈手迹》,被恶炒到300多万元,经本课题组王锡荣、肖振鸣等以有力证据指证其为赝品,学术界随即噤口,打击了造假之风;同年上海某拍卖公司又推出所谓《鲁迅致郦荔丞信》,又被恶炒到300万元,经本课题组王锡荣2016年1月在《鲁迅研究月刊》发表论文,证明其亦为伪造,有力地打击了造假者的势焰,有效地维护了鲁迅手稿拍卖市场的正常秩序。

一、 调查研究及学术交流情况

1、 手稿调研:2014年以来本课题的手稿调查,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一是鲁迅手稿状况调查,包括写作数量和手稿存毁状况调查。二是现存手稿的状况调查。鲁迅手稿存毁调查方面,课题组成员多次往来京、沪、宁、绍等地,并前往日本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和线索。首席专家王锡荣经全面调查,撰写了《关于鲁迅手稿的基本情况及保护建议》上报中宣部,全面梳理了鲁迅手稿的产生情况、发表情况、保存情况及流传情况,第一次全面统计了鲁迅手稿的数量,指出鲁迅一生的手稿的总量约1400万字,现存约600万字,丢失约800万字。并分析了丢失的原因主要是1)鲁迅自己不保存、2)持有人无法查找、3)投稿没退还、4)因环境恶劣毁弃以及5)收藏者不愿拿出来(严格来说不能说丢失,但是查无实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措施三项(1)限制拍卖和限制流出国、2)凡是出现在市场上的予以登记、3)开展鲁迅手稿全面调查)和研究措施两项(1)组织力量重新编辑出版新版《鲁迅手稿全集》、2)重视、支持手稿研究,设立手稿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王锡荣首席专家的报告引起中宣部领导高度重视,特召开专题会议,协调解决王锡荣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目前已在实施或落实中。在鲁迅现存手稿状况调查方面,课题组通过对各收藏单位鲁迅手稿的状况调查,摸清了现状,整理出了手稿目录清单,这对于今后编辑新版《鲁迅手稿全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学术交流:学术研讨:课题组自2013年项目启动以来,每年都举办一次国际手稿学学术研讨会,邀集国内外中国手稿学研究一线专家出席研讨,汇集了国内外关于中国作家手稿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动了手稿学研究的开展。2014年的“中国现代作家手稿及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手稿学者斯洛伐克考门斯基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冯铁(R.D.Findeisen)、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中文系主任寇志明(J.E.von Kowallis)、东京大学中国文学部主任藤井省三、国际鲁迅研究会会长、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朴宰雨、日本独立学者佐藤明久、台湾中央大学教授易鹏、台湾中兴大学助理教授谢昆桦教授等国际一线手稿学者莅会发表了最新手稿学研究成果,国内著名手稿学者朱正、陈漱渝以及课题组首席专家王锡荣和课题组成员都在会上发表了研究成果,标志了国际国内手稿学研究的新进展。会后,会议论文汇集成论文集出版。2015年9月21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主办、上海鲁迅纪念馆协办的第二次中国作家手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鲁迅纪念馆举行,中外学者20余人出席会议,并就中国手稿学研究的现状与手稿学理论建构问题展开讨论。奥地利著名中国手稿学研究专家、维也纳大学教授冯铁先生、日本学者佐藤明久先生、台湾学者易鹏先生和国内各地手稿学专家朱正、陈漱渝、陈子善、郜元宝、张中良、符杰祥、刘云和课题组首席专家王锡荣在会上作学术演讲。王锡荣作《关于鲁迅手稿的初步调查及保护对策》主题报告,报告从鲁迅写作、翻译、抄录、书信、日记和读书笔记等方面,考察了鲁迅一生书写的总量调查统计,再与手稿的出版状况作比对,发现鲁迅一生书写总量应有1500万字左右,而其中出版实际字数仅约为700万字左右,这样,大约有800万字左右的鲁迅手稿流失。对此,王锡荣提出五项对策:一是明确规定重要手稿不得流出国和限制拍卖,应规定不得出国,并规定应由国家相关鲁迅手稿收藏机构优先收购;二是规定一般手稿可由民间收藏,但凡是进入市场的,都应列入可移动文物调查登记范围,并要求收藏者支持新版《鲁迅手稿全集》编辑等国家相关科研项目开展研究;三是开展鲁迅手稿调查。设立课题,组织人手,对鲁迅散佚手稿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摸清情况,以利收集和研究;第四,组织力量编辑出版新《鲁迅手稿全集》;第五,高度重视中国作家手稿研究。冯铁先生鲁迅早年与周作人合作翻译的匈牙利长篇小说《神盖记》手稿研究,作了题为《早期合作证据:周作人译鲁迅校〈神盖记〉》的演讲,细致分析了这份手稿的珍贵价值,以及其中的问题,从手稿学方法论上提出了一些颇有启示的观点;日本学者佐藤明久先生演讲的题目是《魯迅先生手稿〈藤野先生〉的一处笔迹论证》,仍就其早前研究的鲁迅手稿《藤野先生》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不少新问题和新见解;台湾中央大学人文中心易鹏作了题为《林海音〈城南旧事〉:从版本谈起》,专门就该书的版本演变角度,进行了文本生成学的探讨,显示了国际手稿学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湖南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著名鲁迅手稿研究专家朱正先生以自己的研究体验,作题为《关于鲁迅手稿研究》的演讲,对当下手稿学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国鲁迅研究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先生的演讲题为《作家手稿研究漫谈》,对当下一些手稿研究中的偏向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于一些粗制滥造或者过度包装的倾向进行了批评;上海华东师大教授陈子善先生演讲题为《胡适留学日记手稿初步勘察》,对胡适留学日记进行了深入考察,有很多令人惊喜的新发现;上海复旦大学教授郜元宝先生演讲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中良先生演讲题为《鲁迅翻译手稿研究》,结合他承担的《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中《鲁迅翻译手稿整理与研究》子课题研究项目,梳理了鲁迅翻译手稿的状况,提出了对这些手稿进行研究的方法与思路,并报告了子课题研究的进展;上海交大副教授符杰祥先生演讲题为《且介亭杂文二集校勘报告》,对自己在开展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手稿校勘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上海外国语大学师资博士后、“《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组成员刘云女士提交了学术报告《从北平到北京——老舍四世同堂手稿研究》,对老舍的《四世同堂》手稿进行了手稿发生学的阐述,颇具新意。本次会议是课题组在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的一次成果检验,也是一次中国作家手稿研究领域与国际手稿学和文本发生学领域学术界的一次深入交流,彼此在方法上、观点上带给与会者带来了非常新鲜、非常前沿的全新感受,对于今后中国作家手稿学的研究、对于中国手稿学理论的建设,都将带来大的推动。目前,“国际手稿学研讨会(2016)正在筹备中,将于2016年9月18-20日举行。

3、 国际合作:本课题从启动一开始就与国际手稿学界密切联系和沟通。(1)首先是与国际学者冯铁(R.D.Findeisen)建立了密切协作机制,冯铁教授受邀与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合作,担任如下工作:1)每年都受邀前来本校作为高端外国专家参与本课题的研究。2)作为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外方主席,负责邀集国际学者,并在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研究报告;3)与国际手稿学研究机构沟通,帮助本课题承担单位——设于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开展学科建设;4)指导本中心青年学者开展学术研究,对于本校刘云博士后和其他青年学者的手稿学论文进行指导,使我课题组青年学者迅速提高学术水准。(2)加强国际交流,深入调访国外学术机构。2016年4月,课题组首席专家王锡荣和创作手稿子课题组负责人符杰祥前往日本与东京大学东方部中文系进行了学术交流,就该校所藏中国作家手稿进行了深入的学术探讨和交流,并为之解决了一些中国作家手稿研究方面的难点问题;另外,今年12月,首席专家王锡荣计划前往中国台湾“中央大学”参加国际手稿学学术研讨会,并将发表演讲。(3)通过不断开展学术研究,积累学术成果,拓展交流面,本课题组已经与多国及地区手稿学研究界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已经建立与国际手稿学研究机构的协作关系。目前已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斯洛伐克考门斯基大学等单位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计划开展一系列手稿学研究合作。

二、 成果宣传推介情况

1、 1、社会传播:本课题组注重向社会传播相关信息,进行手稿学的普及宣传。基本上可归纳为如下三点:

(1)、善用媒体。本课题在实施中,注意适时利用媒体途径和力量,宣传课题意义,传播课题成果,引起各方关注。在每次学术研讨会进行时,我们都请媒体予以报道,除了纸媒,还注重在网上报道,并注意就课题中的亮点进行重点传播,引起各方关注。并以此成功获得中央领导的重视。2015年3月19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记者采访本课题首席专家的报道《400万字鲁迅手稿不知所踪》,就鲁迅手稿的保护、研究等问题,发表了谈话,该报道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刘奇葆部长第二天即批示:请首席专家提供进一步详细情况并提出保护对策。首席专家王锡荣遵照这一指示精神,即在原来掌握的情况基础上,补充资料,并提出了对鲁迅手稿采取限制流通、登记制度、开展手稿大调查、重编《鲁迅手稿全集》和支持开展手稿学研究等五项建议。于3月26日提交《关于鲁迅手稿的基本情况及保护建议》专题报告。中宣部接到王锡荣首席专家的专题报告后,于4月28日在北京本部召开“鲁迅手稿征集、研究和保护”工作协调会,协调解决王锡荣提出的五项建议。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政研室副主任、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晓晖主持会议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副巡视员袁越伦,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罗静,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郑亚,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鲁迅长孙周令飞,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全国社科规划办主任佘志远,全国社科规划办副主任操晓理,以及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上海交大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鲁迅手稿全集》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首席专家王锡荣出席了会议。会议就王锡荣提出的鲁迅手稿目前基本状况和保护建议进行了广泛沟通和讨论。陈漱渝等发言表示目前鲁迅手稿翻印存在乱象,鲁迅文物征集困难,亟需加以规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国家文物局拟发布规定,限制鲁迅手稿出国和进入可移动文物登记名录。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上海鲁迅纪念馆馆长郑亚发言表示支持重新编辑出版新版《鲁迅手稿全集》,鲁迅长孙周令飞表示,这次会议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国家对于鲁迅研究的最高规格会议,体现了国家对鲁迅研究、宣传的高度重视,令人感奋。中宣部副部长王晓晖讲话,表示刘奇葆部长对此问题很重视,批示要倾听专家意见,把鲁迅手稿保护好。注意到目前鲁迅手稿和中国作家手稿在市场上被恶炒,对于作家手稿保护不利。另外,对鲁迅手稿的编辑出版也出现了不少乱象,1986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鲁迅手稿全集》质量良好,但收集不全,迄今也已经面世近40年,市场流通极少,也被恶炒,急需重新编辑一套代表目前水平的最新最全的新版《鲁迅手稿全集》。此次各鲁迅手稿主要收藏单位都到场了,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合力重新编辑一套新版《鲁迅手稿全集》,在鲁迅诞辰140周年前出版,将是文化建设上的一大贡献。他要求广电文心出版总署进行可行性研究后报告中宣部。据知,目前部分建议已在实施,部分尚在拟议中,出版新版《鲁迅手稿全集》一事,已经摆上议事日程。

2、 (2)撰写普及文章:从2014年以来,课题组已经在各种场合撰写了相关文章推介手稿学研究。2015年10月26日《文汇报》刊登首席专家王锡荣的《手稿学在中国》一文,通俗简要地介绍了手稿学理论在国际上的兴起和在中国的萌生及其现状。文章刊出后得到各方关注。2016年5月2日,首席专家王锡荣在上海《文汇读书周报》发表长篇谈话:《谈鲁迅,不要看到一点就写》,其中专门谈到本课题和上海交大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的工作及其意义,并进行了一次学科知识普及。本次谈话被广泛报道和转载,也获得了学界高度好评,文化部原副部长仲呈祥特地给首席专家发来邮件表示赞赏。从而再一次普及了手稿学知识,扩大了本课题和上海交大中国作家手稿研究中心的影响。

3、 (3)呼应大众关切:此外,课题组还善于抓住一些社会热点,针对社会文化界关注的争议问题,发挥课题组学术研究优势,做出权威评判,既呼应了大众关切,也澄清了事实,维护了市场的正常秩序。2015年,京沪拍卖市场接连出现拍卖鲁迅手稿的热议。由于2013年曾出现两次鲁迅手稿拍卖都拍到了每页将近700万元的天价,诱使一些制假卖假的投机分子感到有利可图,于是疯狂造价并找推手恶炒。2015年的这两次拍卖,也拍到了300万元的高价,课题组首席专家王锡荣、课题组顾问陈漱渝、课题组子课题组组长陈子善、子课题组组长符杰祥、课题组成员肖振鸣等,都发表了自己的考证,最终证明两次所拍拍品均为赝品。这既呼应了广大鲁迅手稿爱好者的关切,也有利于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同时也传播了手稿学。

2、 简报编报:本课题组按时报送简报,确保每年不少于两期,2014年至今已编报4期(第5-8期),基本周期为半年一期。本课题简报内容扎实,编报及时,能随时向上级报告进度与情况,向课题组成员通报情况,有效地推进了课题研究开展。

三、 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研究心得、意见建议

研究发现,鲁迅手稿研究目前所涉及的,都是已经被国家单位所收藏的,但是民间收藏情况不明。而且拍卖市场比较混乱,经常出现伪造品,鱼龙混杂,将来可能造成真假难分的困境。因此,本课题首席专家王锡荣提出了若干对策,包括新编《鲁迅手稿大全》,限制流通,手稿登记,开展鲁迅手稿大调查等对策。其中,在新编《鲁迅手稿大全》方面,本课题组在资料上、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上以及编辑前期工作上,占有明显优势,国家如将该项目列入计划,由本课题组来实施编辑,将是驾轻就熟的事。

二、研究成果情况

代表性成果一:《前文本的建构与解读》

本成果依据发生校勘学理论,集中讨论了19世纪以来的中国近现代文学创作与翻译手稿的研究范式。中国近现代文学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是在一种特殊的社会语境、政治语境下产生的“特殊的文学”。这种“特殊”之处,首先表现在文学、政治、社会三者间的缠绕不休,以及文学被赋予的独特“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上。因此,在对中国近现代文学手稿进行剖析时,其特殊性也要求研究者不能仅仅停留在根据西方理论对现代文学手稿进行阐释的层面上,而必须根据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特点,做出新的理论突破。对中国现代文学手稿进行研究的意义可以大致归结为两方面的内容,即“厘清”和“建构”。对于前者而言,由于手稿是作家创作活动最为直接的记录与表现,因此,通过对于手稿的研究和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定之前对于文本所提出的“解释性的假设”正确与否、对此做出评价,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新的“解释性假设”。对于后者而言,则需要将手稿研究和文学社会学研究真正地结合起来,通过作为“人类思想活动的物质记载”的“手稿”,确实地追踪作者的思想变化——以及试图解释这种变化得以产生的社会原因。在这一独特语境中展开的现代文学手稿学研究,其意义不仅是文学的,同时也是历史的。

代表性成果二:《鲁迅创作手稿校勘记》

本成果是在前期对鲁迅手稿进行初步解读的基础上,利用手稿学原理,相结合传统校勘学对鲁迅创作手稿进行深入解读的成果。这次对鲁迅手稿的校勘,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会校。即多种版本互校,以《鲁迅全集》(2005年版)为底本,与鲁迅手稿、初次发表文本(初刊)、初次编集文本(初版)进行比勘,这是以往从未进行过的。前人孙用仅做过将刊文进行互校,而未涉及手稿。由于鲁迅文本从产生到完成经过了手稿、初刊、初次编集到最后定本这几个阶段,而我们的校勘,正是将鲁迅文本从产生到完成的全过程予以还原,。以往的校勘学,多在刊本之间进行,或最多在手稿与某一种刊本进行对校,我们的会校,不仅第一次最真实地还原鲁迅创作过程,而且在手稿学理论上的意义极大,对于我国手稿学理论的规范,将立下高标,具有示范作用。二是复原涂抹部分。我课题组对这次会校设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将被鲁迅删去的部分也予以还原。这就使这次会校的难度系数大幅度上升,就是不仅要察看每一篇手稿原件,还必须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让手稿被删部分字迹显露出来,这不仅需要高精度的技术设备,而且需要对于手迹辨认技术有丰富的经验和深湛的学养,而且需要极为细致的解读功夫,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这项成果一旦完成,不仅将对鲁迅研究有十分重要意义,而且将在手稿学和校勘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代表性成果三:《鲁迅手稿篇目及收藏索引》

索引子课题编,未发表。收录鲁迅手稿篇目2000余条,国家图书馆数据已包含索书号、篇名、国别、原作者、署名、语种、写作时间、用笔用墨、用纸、数量、尺寸、完残、附注、来源、备注等项,但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目前索引仅包含序号、类型、篇名、国别、原作者、署名、语种、数量、写作时间、发表情况、收录情况、备注、收藏地等项。此为本课题重要成果之一,对于手稿研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

代表性成果四:《〈毁灭〉译稿》

《毁灭》是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长篇小说,反映苏联国内战争中的一支游击队与白军的生死搏杀。鲁迅翻译,1931年出版。该书手稿359页,一直珍藏于上海鲁迅纪念馆。在本课题开展中,课题组对该手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该手稿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故决定整理影印出版。经过细致整理,由本课题组成员李浩具体负责编辑,现已由世界图书公司影印出版,既为学界提供了很好的手稿研究和鲁迅翻译研究资料,也有利于保存鲁迅手稿,获得了学界的肯定。媒体曾作广泛报道。

代表性成果五:《国家图书馆藏鲁迅未刊翻译手稿》

本文地址:http://dgaty.xhstdz.com/news/4643.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dgaty.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