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6日消息(记者冯会玲)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作家毕飞宇最近在《钟山》杂志撰文,重新解读了经典课文——莫泊桑的《项链》。经过重读,这篇经典小说的主旨跟教参上的解读大相径庭。这篇文章也引发了不少语文老师的热议,不少语文老师也都认为现在的语文课本上对经典文章的删节破坏了作品的原意,教参对一些文章的解读也很值得商榷。
很多学生可能都听语文老师说过,莫泊桑的《项链》批判的是“拜金与虚荣绝无好报”,是资本主义的罪恶导致了人心的腐朽与道德的沦丧。在作家毕飞宇看来,被讽刺和批判的女主人公反而是值得尊敬的。他在文章中说:在项链丢失之后,我们丝毫也看不到这一对夫妇的计谋、聪明、智慧、手段和“想办法”,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只有惊慌与焦虑。这说明了一件事,他们的内心绝对没有跳出契约的动机,一丝一毫都没有。
一石激起千层浪,毕飞宇的这篇文章很快引来众多语文老师的赞同。老师们不仅觉得他的解读分析有道理,同时也认为,目前教学参考书中对某些经典文本的解读并不十分准确,值得商榷。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李鹏老师就认为,教材编写者对文学作品的解读也难免会因为时代、角度等问题有所局限。
李鹏告诉记者,鲁迅有篇小说叫《祝福》,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来讲,可能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基本上还停留在十多年以前的认识和理解上,极大限制了对作品整体的挖掘和认识。
李鹏老师认为,要培养出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试教育的标准答案显然完全无法实现。他表示,这主要是跟考试的限制或要求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有些试题是所谓的标准化试题,在答案的设计或规定上,有一定的限制性,或叫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