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系统  教师  经纪  参数    蒸汽 

2022湖北元调作文导写+例文+素材+同题拓展

   日期:2024-11-10     移动:http://dgaty.xhstdz.com/mobile/quote/72269.html

2022湖北元调作文导写+例文+素材+同题拓展

【真题再现】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年元月高三年级联合调研考试】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 ,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emo”“绝绝子”“爱豆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 ,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不少800

 

                                              【命题人解读】

rame class="video_iframe rich_pages" data-vidtype="1" data-cover="http%3A%2F%2Fshp.qpic.cn%2Fqqvideo_ori%2F0%2Fe326524e77h_496_280%2F0" allowfullscreen="" frameborder="0" data-ratio="0.5625" data-w="486" data-src="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e326524e77h&width=500&height=375&auto=0">rame>

【作文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

题目给出了三则材料材料一给出了当前yyds”“绝绝子等流行语风行的现状认为这是一种社会问题材料二追溯了性化语言的历史认为青少年追求语言表达个性化是正常的文化现象对此表示理解材料三则持辩证观点认为青少年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有其合理性,但也对此带来的问题表示担忧

从材料一出发可以谈此类流行语的过度使用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文字失语交流障碍文化代沟冲击母语等从而支撑观点

从材料二出发可以着重谈青少年使用此类流行语的合理性从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角度来这是对个性的追求从语言表达本身来看大多数流行语表达简洁提高了交流的效率从语言文字发展的角度来看优秀的流行语也是对母语词汇的丰富

从材料三出发以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辩证看待这一现象

考生从以上任意一个角度出发都是符合题意的

作文评价整体要求

文风端正文脉清晰文气顺畅

思想积极向上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修辞等

【审题补充】(语文畅学优陈保侯)
一、认识作文话题
这则材料作文,主题是高考热点话题之一: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新高考改革的旋律之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是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命题的一个重要内容,更是作文的高频主题。
2016年全国Ⅱ卷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2016年北京卷作文“‘老腔’何以令人震撼”,2017年全国Ⅱ卷作文“根据古诗自拟”,2017浙江卷作文“人生的三本书”,2018年江苏卷作文“语言的魅力”,2018年天津卷作文“器”,2019年北京卷“文明的韧性”,2019年上海卷“中国味”,2010年全国一卷品评历史人物故事,2021年全国乙卷的“义”以修身,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人”字的写法等,都属于文化主题。可以说,高考作文,文化主题就没有缺席过。
文化主题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自信,文化交流。
同一话题,作文材料不同。作文材料决定了主话题的切入角度,也就是从什么角度来考这一话题。命题人会利用新材料入题,以某一角度对考生进行考察。
例如,本次作文题目材料是从网络流行语角度考查汉语言文化。
二、认识作文题型
这道作文题目属于多重关系思辨型作文。
对于网络流行语,三则材料分别以主流媒体(《新华每日电讯》)、网友和学者三个视角,呈现不同立场观点:反对,赞同,辨证地看待。
多重关系,多样观点,考生要有自己的取舍。值得一提的是材料紧密结合当代中学生生活实际,考生可以任何一则材料观点,只要能站在自己的立场,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皆可。作文材料呈现的观点是开放的,提倡考生有个性地表达。
三、认识网络流行语 
这次作文或可这样来概括:网络流行语你怎么看?考生不论选取何种观点,都得对网络流行语有自己的认识,这是基准点。
网络流行语(network buzzword)是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民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它拥有年轻化、有文化两大特征,其词组类型包括字母型、数字型、词意变异型、口语型网络、词汇演变型等。网络时代兴起的网络流行语,有时代特性,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于2021年12月6日发布。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
    1.觉醒年代 2.YYDS  3.双减  4.破防  5.元宇宙  6.绝绝子  7.躺平 8.伤害性不高,但侮辱性极强  9.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10.强国有我  
  
网络语言的变化,摇曳多姿,呈现出时代气息,有个性,有生活温度,还有道德情感。每年都有不同的网络流行语,但是在这变化中,何尝不是记录我们这个时代众生行走的时代足迹,在或正式或戏谑的表达中,这些流行语背后,显现的时代变迁与社会语境下的集体情绪,表达的正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与追求。
网络流行语也是民族语言创新发展的表现。任何事物,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有一个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渐进过程。民族语言在发展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有所创造和发展。比如,古人的文言文,经历五四文化运动,演变成今天的现代汉语;古代的繁体字,演化为今天的简体汉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衍生创造了许多新词汇,新生网络语言层出不穷。语言的创造性要在生活实践中得以体现,要根据一定的情境表达出特定的情感或深刻的哲理。语言在不同场景中的创造性运用才能显示出语言的个性魅力,还有创造者的智慧。
网络流行语因其“通俗”的一面而流行。语言有雅俗之分,语言的运用要考虑受众需要。“俗”的语言来自民间生活,往往通俗直白,所以乡间、街头、网络很适合。“雅”的语言,清新雅致,内涵隽永,富有情趣,用在高雅场合才得当。“雅”语言用在“俗”场合,曲高和寡;“俗”语言用在“雅”场合,那就情趣全无。语言的雅和俗,在不同场合都具有生命力。网络流行语“通俗”的一面,符合大众情感诉求而流行。
网络流行语最大的尴尬:这里引用光明网时评——换个角度看,网络语言也是速朽的,我们能记得唐诗,但恐怕已经记不清五年前的网络用语。有的网络语言也不够精美,类似“绝绝子”这样的表达,不少人至今也无法接受。网络语言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在于,很多用语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它们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
四、认识作文的思辨色彩
这次作文,不论是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有思辨的“相对性”,突出一种主观点,但也要带出相对观点的简要评论。孤立地就某一则材料而写,无视其他两则材料的存在是不对的。
比如,选第一则材料,谈“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可以谈网络流语的诸多弊端,但不能一棍子打死,把网络流语贬低到地底,一无是处。就要承认材料二中的“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的事实,就要考虑到材料三提到的“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带来的后果。
突出自己的主观点,但能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这种是一种思辨能力。
个人认为,命题人把第三则材料放到最后展示,这不仅仅是逻辑顺序,也是命题人暗含的观点倾向。第三种观点相对客观中肯些。
 当然,考生的作文立意可以是开放的,不拘一格。关键是站在自己观点论述的角度,语言表达、行文结构和论证的方式方法。
 
 五、认识说理的关键
从阅卷现场来看,多数考生对网络流行语持反对态度。这一立意是可取的。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从传承中华民族语言做起。“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彼此交流思想感情、交往联系时所使用的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民族象征性的文化符号,更是民族的文化瑰宝。民族文化传递得以民族语言为载体,传承民族语言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最直接体现。民族语言首先是要传承,这是大前提;然后是创造和运用。民族语言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
所以反对网络流行语,得紧扣一个关键词语——文化。这样文章才能写出深度来。如材料三中所提到的“语言是文化传承的纽带”“网络流行语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 ,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这些就是思考的方向。网络流行语虽然有时代创新,但是文化意蕴单薄,迅速产生,一段时间流行,然后会被“后浪”拍翻在沙滩上。如果从传承文化角度来讲,很多网络流行语是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文字失语”就是见证,网络流行语就是一种不正常的文化现象。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得从汉语言这一基本表达方式入手。复制和照搬网络流行语,就会逐渐失去语言的个性思考与表达。
最后提一点,作文中要化虚为实,尽可能结合生活现实来说理。
 

下面是光明网的有关评论:
光明网时评——换个角度看,网络语言也是速朽的,我们能记得唐诗,但恐怕已经记不清五年前的网络用语。有的网络语言也不够精美,类似“绝绝子”这样的表达,不少人至今也无法接受。网络语言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在于,很多用语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它们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
光明网时评——有人担心网络流行语会影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纯正性;也有人担心流行语的晦涩难懂,可能造成交流障碍,导致文化割裂。这些担忧不无道理。时下,一些自作聪明的生硬造词,一些随心所欲的缩写简写,特别是一些粗俗言语,影响了人际交流,造成了圈层割裂,影响了社会运转效率。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指出要加大对“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为网络流行语划定了底线——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绝不容许违反公序良俗、粗鄙低俗的网络流行语流行下去。

 

【考场佳作】

        飘飘洒洒千年雪  化作满庭梨花开                     

 一考生  评分 :56

曾有一支笔,乱了流年五千载。那时长桥依旧臣,细雨仍在窗前,江南的风雨可以拨动长安游子的心弦,一字一句皆是万里河山。

这些词句留到现在依旧美得让人心尖一颤,他们说诗酒要趁年华,他们说老年也要发发少年的轻狂,他们说挥鞭一指到天涯。

可现在呢?当车马不再,当文人墨客化为过影,文字却遭了千年的难。今天唇红齿白少男少女不会再说“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不会再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不会再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千般离苦万般愁绪都简约为一个“emo”。他们披着古式的华服,宽袖长带,绢柔纱轻,面对毰毸的大雪,却只能瞪眼张口:“绝绝子!”

文字啊,你遭难了!

当互联网的时代轰然来临,当每日更新的热词与网络用语如成吉汗的铁骑般扬起整个沙漠的烟尘滚滚而至,我们不禁要思考:什么应该被留下,什么才是美丽的语言?难道我们要坐视从“雨雪霏霏”到“风一更,雪一更”的美丽被机械麻木机电冷酷的网络用语驱逐吗?

至少我不同意。

我眼中的中国,要温情,可以低声问着“画眉深浅入时无”,面不是腻着媚眼“宝”来“宝”去;要深情,可以长长叹着“我老渔樵君将相”,而不是动不动“emo”;要刚硬,可以豪气地喊“男儿何不带吴钩”,而不是浓装艳抹地叫嚷着“yyds”;要奔放,可以自信且狂放地说“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不是搞怪逗乐强打鸡血……我并非守旧,相反,深刻美好如北岛的“谁校对时间,谁就突然老去”,奔涌高调如余光中“做暴雨里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这些直击我的心灵。我支持创新,无家可归我反对劣币驱逐良币的乱象。

世间万般美好,文字与文学便是描绘美好的法则与题纲,我们固然需要个性与创新,但语言的纯与美好却绝不容互联网肆意染指,流与美好不可胡乱画上等号,绝不可失了中国的这份骄傲!

还是那乱了五千个春秋的笔,尽管明月不再,斯人已去,执笔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可我希望,执笔的人会在唇尖留一片最洁白最干净的雪花,绣口一吟,依旧满庭生香。

点评:阅读这篇文章,书卷气息扑面而来,浓厚的文化味让人陶醉。文章引用大量的诗词名句,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化地解读母语文化中的美好,指出网络流行语对母语纯洁性的伤害。在行文构思上,层层递进,内容紧凑。短句独立段,密与疏,舒与缓,恰到好处。观点表达能接合现实,务实发声,不尚空谈。语言表达流畅,多种修辞并用,极具个性。说理中兼具强烈的抒情意味,有诗般意境之美。在千万篇说理腔调作文中,别具一格,真有“文气”。

   

守我明月,卫我清光

              一考生  评分 :54.5

如果说五千年的历史,是一段征程,那古老而神秘的文字,就该是皎白的明月;如果说中华是从黑暗走向光明,那悠久而动听的语言,就该是漫漫长路上镀着的、霜冷的清光。

岁月的曲线起伏着向前伸延,我们的语言文字,亦如明月般圆缺,清光般亮暗。然而时代在阔步向前,高耸的、庞大的“摩天大楼”逐渐遮住了我们的月亮、惊散了月光。而身为传统文化传承者的青年们,便该以“卫道人”的身份自居:去糠糙,杜芜杂,守我明月,卫我清光。

推陈出新,当应时代之潮。

古朴的文化需要我们珍视,但在日新月异的当代社会,过于抱朴守旧,只会被当作“迂腐”。文化应该得到我们的创新,而语言作为文化传承的纽带,犹需推陈出新。古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恰好可以形容当今时况。文字与语言,随着人们应用范围的扩大,也在逐渐丰富着自身。所谓推陈,不是一味地抛弃旧有,而是恰如其分地舍去不合时宜的东西,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唯有顺乎时代发展潮流,我们的文字语言才会繁荣昌盛、生生不息。

慎终追远,当润文化之根。

近几十年来,网络上成片的个性化用语,已将原本的语言文字改造得“面目全非”。很多青年人都以此标榜自我的个性。实则大错,青年一代的个性,可以是李子柒式的醉心田园,可以是邬刚云式的追梦芭蕾,可以是杨倩式的为国争光,唯独,不应以将古文化改得支离破碎为个性。当代青年,当以身作责,追溯古人先贤们遗留的优秀品德,学勿骄勿馁,学君子如兰,学知耻自勉,学家国情怀,文化这棵参天巨树,不仅要阳光,还要滋润根脉的雨露。

激浊扬清,当养浩然之风。

网络流行语,可作日常生活之调剂,但绝不能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我们无瑕的明月般的母语应得到它该有的爱护与尊重。甘冽的清泉中不需泽水,若有所污自当激浊扬清。守护母语,是每位青年乃至每个国人应有的责任感,因此,养吾浩然之正气,也将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皎皎月如玉,漾漾清若光。

守我明月,卫我清光!

 

 

【作文素材】【2021十大网络流行语】

“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于2021年12月6日发布。“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是基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网络媒体部分),采用“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兼顾领域专家意见和相关站点收录情况”的方式获得的。监测语料库包含视频弹幕、网络论坛、新闻等不同媒体形式的语言资源。其中,本次发布涉及的视频弹幕数据约11亿条,字符数超过100亿;网络论坛数据包含约35万条帖子,字符数超过3亿。

本次发布的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

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首次以电视剧的形式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孕育和创立过程,生动再现中国近代历史的大变局,深刻讲述中国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该剧播出后广受好评,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

YYDS

“永远的神”的拼音缩写,用于表达对某人的高度敬佩和崇拜。2021年东京奥运会期间,不管是杨倩夺得首金,还是全红婵一场决赛跳出三个满分,或是“苏神”站上百米决赛跑道,全网齐喊“YYDS”,奥运期间一度刷屏。

双减

指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目标是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

破防

原指在游戏中突破了对方的防御,使对方失去防御能力。现指因遇到一些事或看到一些信息后情感上受到很大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

元宇宙

源于小说《雪崩》的科幻概念,现指在XR(扩展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和AI(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下形成的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生活形态。现阶段,元宇宙仍是一个不断演变、不断发展的概念。Facebook(脸书)对外公布更名为“meta”,该词即来源于“metaverse”(元宇宙)。

绝绝子

该词流行于某网络节目,节目中一些粉丝用“绝绝子”为选手加油。多用于赞美,表示“太绝了、太好了”。这个词引发了网友对网络语言的关注和讨论。绝绝子,根据不同语气,还可以判断是嘲讽。示例1:太绝了,表示好极了,常用格式为:明星姓名+绝绝子,表示这个明星非常有吸引力。示例2:太绝了,表示差极了,用于嘲讽,例如xxx的大白嗓绝绝子。总之意思其实是:绝了。

躺平

该词指人在面对压力时,内心再无波澜,主动放弃,不做任何反抗。“躺平”更像是年轻人的一种解压和调整方式,是改变不了环境便改变心态的自我解脱。短暂“躺平”是为了积聚能量,更好地重新出发。

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

一段网络视频中,两名男子相互夹菜,而同桌的另一名女子则显得很孤单。于是有网友调侃“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后被网友用来调侃某事虽然没有实质性危害,但是却令人很难堪。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源自导演李安在纪录片《打扰伯格曼》(2013)里评价一部影视作品的话。现多用于表示自己对某件事情的不解、震惊。

强国有我

源自建党百年天安门广场庆典上青年学子的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是青年一代对党和人民许下的庄重誓言,彰显着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

思想积极向上 ,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切合题意,符合试题的材料、情境与任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论证充分,思考具有独立性;表达准确流畅,合理运用词语、句式 、修辞等。

 【作文素材】【光明时评】

光明网时评:

十大网络用语公布,记录时代的横切面

精华摘录:

网络用语之所以层出不穷,不仅是因为技术建构的无远弗届,更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创造的路径改变了。语言之变,过去主要来自于知识阶层有意识的书写与提炼,当然这些在现在的网络语言中也有体现,不过更多则是自下而上的无意识创作。成语可以找到明确的出处,网络用语很多却不知作者,广泛分布的网民、灵机一动的创意,就如风行草上一般,一下便刷新了文化景观。

网络用语也在极大程度上构建了一个文化共同体,打破了不同场合的语言区隔。就像这个“YYDS”,曾经小众的、不属于任何一种语言的表达,却在一夜之间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网络平台,甚至进入主流媒体的视野,获得了使用层面的“合法性”。可以说,网络用语带来了一种“平等”,无关身份地位,人们进入了相同的文化场景之下。

记录网络用语依然是有意义的。一些网络用语,或许缺乏历史纵深,但却如横切面一样,记录着一时一地的故事与情绪,它是在网络世界曾经“活过”的证据。将这些词语打捞出来,并加以特别的纪念,也就是记录普通民众的日常,勾勒时代宏大背景之下的细节。千百年后的人,如果想知道我们当年的生活点滴、心曲衷肠,网络语言,或许是个极好的视角。

换个角度看,网络语言也是速朽的,我们能记得唐诗,但恐怕已经记不清五年前的网络用语。有的网络语言也不够精美,类似“绝绝子”这样的表达,不少人至今也无法接受。网络语言一个难以回避的尴尬在于,很多用语的文化意蕴比较单薄,它们被经典化的概率很低。

  

精华摘录:

 不可否认,在我国9亿网民中,10~29 岁群体超过三成,他们既是网络空间的“原住民”,也是网络流行语使用的主力。登录一些年轻人聚集的网站,或是参与年轻人的群聊,很多年龄较长的人每每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直呼“看不懂”。有人担心网络流行语会影响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性、纯正性;也有人担心流行语的晦涩难懂,可能造成交流障碍,导致文化割裂。这些担忧不无道理。

时下,一些自作聪明的生硬造词,一些随心所欲的缩写简写,特别是一些粗俗言语,影响了人际交流,造成了圈层割裂,影响了社会运转效率。去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指出要加大对“祖安文化”等涉及未成年人不良网络社交行为和现象的治理力度,为网络流行语划定了底线——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绝不容许违反公序良俗、粗鄙低俗的网络流行语流行下去。

也要看到,网络流行语未必都是消极的。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背后往往有其现实的成因、流行的逻辑。比如2020年某机构评选的年度流行语榜单中,爷青回、上海名媛、打工人、突击式尽孝、七夕蛤蟆等成为网民搜索热度最高的十大流行语。“爷青回”表现的是一种不服老、不服输的精神;“上海名媛”和“突击式尽孝”充满了讽刺意味。至于时下流行的“内卷”“躺平”则体现了年轻人直面现实,从机制上改革积弊的期许。

   

 本文来自语文畅学优,语文匠补充。

一键关注,天天好文
本文地址:http://dgaty.xhstdz.com/quote/72269.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dgaty.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