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估值的计算,是我们指数基金投资者最常碰到的一个问题。今天61用一个“买方视角”,仔细解释一下指数估值(PE)的计算方式。
先从基础开始,本文正题在第二部分。
一、基本概念
在证券市场,PE是常见的核心估值指标,能应付大部分指数与个股的估值判断,在了解指数PE之前,先回顾一下这个指标的涵义。
PE = Price/EPS = 股价 / 每股净利润 = 市值 / 净利润
延伸到指数PE的计算,我们常常会迷糊于:指数集结了一系列成份股,各成份股市值不同、权重不同、利润不同,如何用上述的公式计算?
1、市值加权
朋友们会发现,用第一个公式,其实无法计算策略加权类的指数估值,比方“股息率加权”、“波动率倒数加权”、“基本面多因子加权”等。另外在指数编制规则中,常见的单成份股“10%权重上限”这类的权重限制,也会影响计算结果。
这里要强调一点,权重因子不等于权重。各成份股的权重,是基于权重因子计算而来,但不能直接用权重替代权重因子参与计算。由于规则复杂,数据多样,个人想准确计算权重因子,一般需要编程实现,且还受数据源的影响,难度颇大。
因此,我们换一个思路。
二、买方视角计算指数PE
因为很难获得各指数明确的权重因子,所以我们很难精确计算指数估值。回到开始,从 PE = 市值 / 净利润 出发,如果我们只要能精确计算出,买入资产的市值与其能产生的净利润,也能准确的计算出PE。
1、先举个栗子:
某指数有两个成份股为:A,100亿市值,5亿利润,权重占比60%;B,10亿市值,2亿利润,权重占比40%;
当然,这个计算方式必须先获得指数个股的实际权重,中证指数官方网站每月月底会更新每一个指数的实际权重,在该指数页面就能下载到。
具体计算流程:
1)从中证指数官方,拉取各成份股权重信息;
2)从三方数据网站补足各成份股:当前总市值、年度利润;
3)根据个股权重,分配额度到各个成份股;
4)买入市值 / 个股总市值,算出“买入市值占比”,或者也可以叫做“所有者权益占比”。
5)根据个股年度利润和所持占比,算出持有部分市值能产生的利润;
6)得出红利指数当前PE = 买入总市值 / 买入总利润 = 100 / 13.98 = 7.15;
备注:权重数据截止4月30日,市值数据为5月6日收盘数据。
三、红利指数估值的变化
每年的5月1日,是中证指数官方更新财报的日期。因此,我们关注的指数估值往往在这个时候,会出现较大的估值波动。
红利指数2021年所有成份股总利润17181.90亿元,对比2020年的14615.32亿元,同比上升17.56%,这是指数估值大幅下降的核心原因。
3、周期能源股的影响
这个计算方式的好处是能清楚的明白,我买入的每一份份额在利润上的准确贡献来源。
4、关于红利低估阈值
很多朋友会问,是否需要调整低估阈值,实际上每一年的财报更新,都会大幅影响阶段的估值情况。我们所设定的估值标准,是以长期数据为标尺的,阶段的波动不用太紧张。
只是,61希望通过此文,能让大家对指数估值的计算、指数编制规则的不同、权重与权重因子的不同等有一个理性的认知。
然后,根据计算,我们也能更明白不同行业成份股的利润,对指数估值的影响,做到心中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