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机械  设备    系统  教师  经纪    参数  蒸汽 

【网络】【TCP】用了 TCP 协议,数据一定不会丢吗?

   日期:2024-11-10     移动:http://dgaty.xhstdz.com/mobile/quote/2429.html

TCP 是一个可靠的传输协议,那它一定能保证数据不丢失吗?这次,就跟大家探讨这个问题。

【网络】【TCP】用了 TCP 协议,数据一定不会丢吗?

首先,我们两个手机的绿皮聊天软件客户端,要通信,中间会通过它们家服务器。大概长这样。

但为了简化模型,我们把中间的服务器给省略掉,假设这是个端到端的通信。且为了保证消息的可靠性,我们盲猜它们之间用的是TCP协议进行通信。

为了发送数据包,两端首先会通过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

一个数据包,从聊天框里发出,消息会从聊天软件所在的用户空间拷贝到内核空间发送缓冲区(send buffer),数据包就这样顺着传输层、网络层,进入到数据链路层,在这里数据包会经过流控(qdisc),再通过RingBuffer发到物理层的网卡。数据就这样顺着网卡发到了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这里头数据会经过n多个路由器和交换机之间的跳转,最后到达目的机器的网卡处。

此时目的机器的网卡会通知DMA将数据包信息放到中,再触发一个硬中断给,触发软中断让去收包,于是一个数据包就这样顺着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最后从内核空间拷贝到用户空间里的聊天软件里。

到这里,抛开一些细节,大家大概知道了一个数据包从发送到接收的宏观过程。

可以看到,这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名词

整条链路下来,有不少地方可能会发生丢包。

但为了不让大家保持蹲姿太久影响身体健康,我这边只重点讲下几个常见容易发生丢包的场景

TCP协议会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大概长下面这样。

在服务端,第一次握手之后,会先建立个半连接,然后再发出第二次握手。这时候需要有个地方可以暂存这些半连接。这个地方就叫半连接队列

如果之后第三次握手来了,半连接就会升级为全连接,然后暂存到另外一个叫全连接队列的地方,坐等程序执行方法将其取走使用。

是队列就有长度,有长度就有可能会满,如果它们满了,那新来的包就会被丢弃

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查看是否存在这种丢包行为。

从现象来看就是连接建立失败。

应用层能发网络数据包的软件有那么多,如果所有数据不加控制一股脑冲入到网卡,网卡会吃不消,那怎么办?让数据按一定的规则排个队依次处理,也就是所谓的qdisc(Queueing Disciplines,排队规则),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流量控制机制。

排队,得先有个队列,而队列有个长度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到,里面涉及到的后面的数字,其实就是流控队列的长度。

当发送数据过快,流控队列长度又不够大时,就容易出现丢包现象。

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TX下的dropped字段,当它大于0时,则有可能是发生了流控丢包。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可以尝试修改下流控队列的长度。比如像下面这样将eth0网卡的流控队列长度从1000提升为1500.

网卡和它的驱动导致丢包的场景也比较常见,原因很多,比如网线质量差,接触不良。除此之外,我们来聊几个常见的场景。

上面提到,在接收数据时,会将数据暂存到接收缓冲区中,然后等着内核触发软中断慢慢收走。如果这个缓冲区过小,而这时候发送的数据又过快,就有可能发生溢出,此时也会产生丢包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去查看是否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查看上面的指标,它记录了由于长度不足导致的溢出次数。

当然,用命令也能查看。

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一个网卡里是可以有多个RingBuffer的,所以上面的里的0代表的是第0个RingBuffer的丢包数,对于多队列的网卡,这个0还可以改成其他数字。但我的家庭条件不允许我看其他队列的丢包数,所以上面的命令对我来说是够用了。。。

当发现有这类型丢包的时候,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当前网卡的配置。

上面的输出内容,含义是RingBuffer最大支持4096的长度,但现在实际只用了1024。

想要修改这个长度可以执行将发送和接收RingBuffer的长度都改为4096。

RingBuffer增大之后,可以减少因为容量小而导致的丢包情况。

网卡作为硬件,传输速度是有上限的。当网络传输速度过大,达到网卡上限时,就会发生丢包。这种情况一般常见于压测场景。

我们可以通过加网卡名,获得当前网卡支持的最大速度。

可以看到,我这边用的网卡能支持的最大传输速度speed=1000Mb/s

也就是俗称的千兆网卡,但注意这里的单位是Mb,这里的b是指bit,而不是Byte。1Byte=8bit。所以10000Mb/s还要除以8,也就是理论上网卡最大传输速度是。

我们可以通过从网络接口层面来分析数据包的收发情况。

其中 txkB/s是指当前每秒发送的字节(byte)总数,rxkB/s是指每秒接收的字节(byte)总数

当两者加起来的值约等于的时候,也就对应大概的传输速度。此时达到网卡性能极限,就会开始丢包。

遇到这个问题,优先看下你的服务是不是真有这么大的真实流量,如果是的话可以考虑下拆分服务,或者就忍痛充钱升级下配置吧。

我们一般使用进行网络编程的时候,内核都会分配一个发送缓冲区和一个接收缓冲区

当我们想要发一个数据包,会在代码里执行,这时候数据包并不是一把梭直接就走网卡飞出去的。而是将数据拷贝到内核发送缓冲区就完事返回了,至于什么时候发数据,发多少数据,这个后续由内核自己做决定。

接收缓冲区作用也类似,从外部网络收到的数据包就暂存在这个地方,然后坐等用户空间的应用程序将数据包取走。

这两个缓冲区是有大小限制的,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去查看。

不管是接收缓冲区还是发送缓冲区,都能看到三个数值,分别对应缓冲区的最小值,默认值和最大值 (min、default、max)。缓冲区会在min和max之间动态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缓冲区设置过小会怎么样?

对于发送缓冲区,执行send的时候,如果是阻塞调用,那就会等,等到缓冲区有空位可以发数据。

如果是非阻塞调用,就会立刻返回一个  错误信息,意思是  。让应用程序下次再重试。这种情况下一般不会发生丢包。

当接受缓冲区满了,事情就不一样了,它的TCP接收窗口会变为0,也就是所谓的零窗口,并且会通过数据包里的,告诉发送端,"球球了,顶不住了,别发了"。一般这种情况下,发送端就该停止发消息了,但如果这时候确实还有数据发来,就会发生丢包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里的查看到有没有发生过这种丢包现象。

但是说个伤心的事情,我们一般也看不到这个,因为这个是里引入的打点,而我们的服务器用的一般是左右版本。你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查看下你用的是什么版本的linux内核。

前面提到的是两端机器内部的网络丢包,除此之外,两端之间那么长的一条链路都属于外部网络,这中间有各种路由器和交换机还有光缆啥的,丢包也是很经常发生的。

这些丢包行为发生在中间链路的某些个机器上,我们当然是没权限去登录这些机器。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命令观察整个链路的连通情况。

ping命令查看丢包:

比如我们知道目的地的域名是 。想知道你的机器到baidu服务器之间,有没有产生丢包行为。可以使用ping命令。

倒数第二行里有个,意思是丢包率100%。

但这样其实你只能知道你的机器和目的机器之间有没有丢包。

那如果你想知道你和目的机器之间的这条链路,哪个节点丢包了,有没有办法呢?

有。

mtr命令

mtr命令可以查看到你的机器和目的机器之间的每个节点的丢包情况。

像下面这样执行命令。

其中 -r 是指report,以报告的形式打印结果。

可以看到那一列,出现的都是链路中间每一跳的机器,的那一列就是指这一跳对应的丢包率。

需要注意的是,中间有一些是host是,那个是因为mtr默认用的是ICMP包,有些节点限制了ICMP包,导致不能正常展示。

我们可以在mtr命令里加个,也就是使用udp包,就能看到部分???对应的IP。

ICMP包和UDP包的结果拼在一起看,就是比较完整的链路图了。

还有个小细节,那一列,我们在icmp的场景下,关注最后一行,如果是0%,那不管前面loss是100%还是80%都无所谓,那些都是节点限制导致的虚报

但如果最后一行是20%,再往前几行都是20%左右,那说明丢包就是从最接近的那一行开始产生的,长时间是这样,那很可能这一跳出了点问题。如果是公司内网的话,你可以带着这条线索去找对应的网络同事。如果是外网的话,那耐心点等等吧,别人家的开发会比你更着急。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丢包是很常见的,几乎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

但问题来了,发生丢包了怎么办?

这个好办,用TCP协议去做传输。

建立了TCP连接的两端,发送端在发出数据后会等待接收端回复,的目的是为了告诉对方自己确实收到了数据,但如果中间链路发生了丢包,那发送端会迟迟收不到确认ack,于是就会进行重传。以此来保证每个数据包都确确实实到达了接收端。

假设现在网断了,我们还用聊天软件发消息,聊天软件会使用TCP不断尝试重传数据,如果重传期间网络恢复了,那数据就能正常发过去。但如果多次重试直到超时都还是失败,这时候你将收获一个红色感叹号

这时候问题又来了。假设某绿皮聊天软件用的就是TCP协议。消息时为什么还会丢包?毕竟丢包了会重试,重试失败了还会出现红色感叹号。

于是乎,问题就变成了,用了TCP协议,就一定不会丢包吗?

我们知道TCP位于传输层,在它的上面还有各种应用层协议,比如常见的HTTP或者各类RPC协议。

TCP保证的可靠性,是传输层的可靠性。也就是说,TCP只保证数据从A机器的传输层可靠地发到B机器的传输层。

至于数据到了接收端的传输层之后,能不能保证到应用层,TCP并不管。

假设现在,我们输入一条消息,从聊天框发出,走到传输层TCP协议的发送缓冲区,不管中间有没有丢包,最后通过重传都保证发到了对方的传输层TCP接收缓冲区,此时接收端回复了一个,发送端收到这个后就会将自己发送缓冲区里的消息给扔掉。到这里TCP的任务就结束了。

TCP任务是结束了,但聊天软件的任务没结束。

聊天软件还需要将数据从TCP的接收缓冲区里读出来,如果在读出来这一刻,手机由于内存不足或其他各种原因,导致软件崩溃闪退了。

发送端以为自己发的消息已经发给对方了,但接收端却并没有收到这条消息。

于是乎,消息就丢了。

虽然概率很小,但它就是发生了。合情合理,逻辑自洽。

故事到这里也到尾声了,感动之余,我们来聊点掏心窝子的话

其实前面说的都对,没有一句是假话

但某绿皮聊天软件这么成熟,怎么可能没考虑过这一点呢。

大家应该还记得我们文章开头提到过,为了简单,就将服务器那一方给省略了,从三端通信变成了两端通信,所以才有了这个丢包问题。

现在我们重新将服务器加回来。

大家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我们在手机里聊了一大堆内容,然后登录电脑版,它能将最近的聊天记录都同步到电脑版上。也就是说服务器可能记录了我们最近发过什么数据,假设每条消息都有个id,服务器和聊天软件每次都拿最新消息的id进行对比,就能知道两端消息是否一致,就像对账一样。

对于发送方,只要定时跟服务端的内容对账一下,就知道哪条消息没发送成功,直接重发就好了。

如果接收方的聊天软件崩溃了,重启后跟服务器稍微通信一下就知道少了哪条数据,同步上来就是了,所以也不存在上面提到的丢包情况。

可以看出,TCP只保证传输层的消息可靠性,并不保证应用层的消息可靠性。如果我们还想保证应用层的消息可靠性,就需要应用层自己去实现逻辑做保证。

那么问题叒来了,两端通信的时候也能对账,为什么还要引入第三端服务器?

主要有三个原因。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我把服务端去掉,并不单纯是为了简单

我们来小结下:

本文地址:http://dgaty.xhstdz.com/quote/2429.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dgaty.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0相关评论
相关最新动态
推荐最新动态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