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行业  设备    系统  参数  经纪    教师  机械  中国 

2024年高考古诗词题型预测(4)

   日期:2024-11-12     作者:n19v1    caijiyuan   评论:0    移动:http://dgaty.xhstdz.com/mobile/news/6888.html
核心提示:唐诗崇尚激情,宋诗推崇理趣,这一区别,在哲理诗上得到证实。宋代理学发达,理学大师辈出,这也有意无意地引导诗词走向哲理化,
唐诗崇尚激情,宋诗推崇理趣,这一区别,在哲理诗上得到证实。
宋代理学发达,理学大师辈出,这也有意无意地引导诗词走向哲理化,哲理诗因此得以流行。
哲理诗是诗情与哲学的结合,是思想的光芒以诗歌的形式呈现。
哲理诗与叙事诗、抒情诗、朦胧诗等诗歌一道,组成了多彩多姿的诗歌大家庭。
但要是说理大师,自然非老子莫属。其《道德经》一书,处处充满禅机,句句饱含哲理,是影响极其深远的哲学经典之作。书中如“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等句子,饱含着深刻的辩证法。
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哲理诗在世界的诗坛上,也是光芒四射,熠熠生辉的。
一、古代哲理诗命题方式
1、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2、诗名蕴含什么样的理趣?
3、诗句有什么寓意?
4、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5、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抱负?
6、蕴含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二、哲理诗特点
“哲”者,智也;“理”者,道理、事理也;“哲理”就是睿智洞照之人事与自然之理。阐发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的诗便是哲理诗。
哲理诗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内容多种多样,涉及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爱情、艺术等方面。
三、分类:
(1)描写自然景物的哲理诗最多。诸如:
王籍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虞世南的“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许浑的“夕云乍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王安石的“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等。
(2)描写社会政治的哲理诗,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启迪深思。诸如:
左思的“世胄摄高位,英俊沉下僚,地位使之然,由来非一朝”(《咏史》);
曹松的“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己亥岁》)。
(3)描写人生理想的哲理诗,往往都是诗人的感情宣泄,真切自然,读了催人奋起。诸如: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郑思肖的“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
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已亥杂诗》)等。
(4)描写文艺创作的哲理诗。诸如:
王安石的“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
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子聿》);
郑板桥的“沉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张问陶的“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始自然”(《论诗绝句》)等。
(5)描写爱情的哲理诗,也不乏名篇,不过这类作品,大都是借助比喻或象征来表现感情的。
诸如: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刘禹锡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等。
四、鉴赏指导:
哲理诗往往是在写景状物,写人叙事时有意识地蕴含一些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因此,在解读哲理诗中的哲理时:
一要品味诗句,抓住形象(景、物、事)特点,
二要联系社会现象、生活实际,由此及彼地联想,悟出其中蕴含的哲理。(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如:苏轼《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就不能囿于诗中的看山这一内容,而要揭示其观察事物的一般规律即观察角度和观察的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
五、中国古代最灿烂的十首哲理诗

(1) 题西林壁

2024年高考古诗词题型预测(4)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简评:此诗道出了“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结论”以及“旁观者清”的道理。
(2)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简评:此诗道出了“活水水清,死水水浊”的道理。
(3)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简评:此诗道出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道理。
(4)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简评:此诗道出了美妙的体验,“只能意会,难以言传”的道理。
(5)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简评:此诗道出了“学以致用”的道理。
(6)        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简评:离开了指头,琴发不出声音;离开了琴,指头发不出声音。音乐也好,艺术也好,是“物”与“我”互相依存、互相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与客观“合一”的结果。
(7)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简评:此诗道出了“时间是检验真 伪的最好方法”这一道理。
(8)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简评:此诗道出了“希望在绝望中孕育”这一道理。
(9)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简评:此诗道出了“一花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这一道理。
(10)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简评:此诗道出了“满与溢、守与破、关与出”的辩证关系。
六、专题预测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①岘(xiàn)首:即岘山,又称岘首山,在湖北襄阳南。②鱼梁:指鱼梁洲。《水经注·沔水》:“沔水中有鱼梁洲,庞德公所居。”庞德公是东汉末年著名隐士。③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中,江山留胜迹字,我辈复登临字,胜迹指羊公碑和鱼梁洲。
B.颈联写登山所见。诗人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既表现时序,又烘托作者的心情。
C.尾联怀念羊祜,以其功绩卓著、名垂青史来反衬自己怀才不遇,只能隐居山林的身世之悲。
D.本诗触景生情,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整体格调哀而不伤。
2.本诗前两联蕴含一定的哲理,请结合诗句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刘朝英进斋

杨万里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即说读书须起三更、睡半夜,必然非常辛苦,但每天与诗书相伴,有古琴作陪也不失为一种雅趣。
B.颔联采用比喻手法,将艰苦的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表示尽管前路蜿蜒曲折,也不可半途而废。
C.诗人以涧底针”“云端树做比,勉励学子不要好高骛远、浮于云端,而应做踏实勤恳的涧底针
D.这首诗平易直白、通俗易懂,然而却具有真知灼见,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后辈的殷切希望。
4.诗歌尾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和当代现实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孙莘老见寄

王令

高门鞍马日光荣,势力纷纷起共争。

偶以不能聊自便,敢于兹世独求清。

生无人愧宁非乐,死有天知岂待名。

客食官居同是苟,何须称别异平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刻画了趋炎附势之徒奔走于权贵之门,自以为荣,又党同伐异,纷争不已。
B.颔联”“的委婉语气与”“的坚决语气,形成对比,相得益彰。
C.颈联”“两个同义词与”“两个反义词照应,加强了疑问语气。
D.这首酬答诗,词气慷慨激昂而情致苍凉郁勃,充分显示了作者耿介孤高的人品。
6.这首诗中间两联阐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无锡道中赋水车

苏轼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

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

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

天公不见老翁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注】本诗是作者经过无锡看到农民遇旱用水车车水的情景而作。云阵:军阵中一 种蜿蜒曲折的横队。鼍鸣:传说天旱水干,鼍则鸣于窟中,其声如打鼓一般。鼍,鳄鱼的 一种。打衙,击鼓。阿香:神话传说中推雷车的女神。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比喻的手法写水车的形象,又以叠字摹写水车动静之态,生动传神。
B.颔联写车水时水流穿行稻田,如云滚波浪,稻芽刺出水面,有如绿针点点。
C.颈联实写五月洞庭飞起沙尘,鼍鸣如鼓,言旱情严重,烘托内心焦急之情。
D.本诗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把灾年百姓遇旱车水的寻常情景写出了深厚意味。
8.本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也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情感和哲理。

(五)阅读下面这组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偶题三首

宋 朱熹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①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②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其三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③随处弄潺溪。

[注]幅巾:古代文人用一幅绢束发,称福巾。槎:同,指农作物收割后留下来的根茎。筇:古书上说的一种竹子。这里指竹杖。
9.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组诗围绕这一话题,先写行云成雨,再写水出山成川,最后写探索水的源头。
B.第一首诗写青山崔嵬,堆紫叠翠,忽而云起,忽而作雨的奇景,却不知云成雨的原因。
C.第二首诗把泉水奔腾的生命姿态和断梗枯槎无处存身的黯然的生命姿态进行对比。
D.第三首诗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10.这组诗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请列出其中两条人生哲理并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何氏宅园亭①

王安石

荷叶参差卷,榴花次第开。

但令心有赏,岁月任渠催。

【注】此诗是王安石晚年辞世前两年在江宁(在今江苏南京)一位姓何的朋友家,为他家中的园林亭台所题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1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前两句运用了双声词和叠韵词,突出强调了万物都有自身成长发展的节奏与规律。
B.诗中的榴花怒放枝头,荷叶浮于水上,一花一叶,红绿对照,色彩鲜明,颇具美感。
C.王安石善于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之物来抒发感慨,此写法与他的《登飞来峰》相同。
D.王安石的这首五言绝句,用字工巧,用典贴切,对仗精工,含蓄委婉,历来为人称道。
12.王安石晚年的绝句精深华妙,令人击节赞叹。本诗后两句言简意赅,极具哲理气息。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分析。
(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石鼻城①

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

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

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

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注】石鼻城即宝鸡东北30里的武城镇,相传是诸葛亮所筑,曾是蜀、魏的战场。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开篇点题,既感慨历史的变迁,又写路上出征的士兵来往频繁、各自奔忙,道出了诗人的所思所感。
B.颔联用残山”“新险写南来北往的人到此的感受,突出蜀地地势险峻,不禁令人联想起名篇《蜀道难》。
C.颈联写朦胧的夜月与苍茫的大河,读来令人更生独穿”“愁渡的孤寂愁苦、黯然迷蒙之感。
D.尾联写向西南行进,路旁是修长的翠竹,耳畔是潺潺的流水,风景逐渐优美清丽,与前文形成了对比。
14.宋诗富含理趣,常在具体的形象中蕴藏抽象的哲理。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哪些理趣?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此诗为陶渊明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组诗作品中的第二首。将:岂。胜:美好。纪:料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多佳日领起全篇,虽无一字刻画景物,而风光之清丽高爽,让人如临其境,人之神情超旷,如在眼前。
B.忙时各自忙,闲时因相思而夜不能寐之时,便披衣相聚言笑,顶针手法让质朴真诚的邻里关系得以流畅表达,也与前文过门相呼形成回环之势。
C此理指代躬耕田园的农村生活。此理两句扣住移居,是诗人对南村生活的感慨,写出了诗人想在此久居的愿望,也是对上文所述田园生活之乐的总结。
D.诗人选取农村生活中有典型意义的场面进行描写,用语自然,文气畅达,这些不同地点的生活场面,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充分地表现了诗人任情适意的自然之乐。
16.有评论认此诗从田园耕蓄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在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试结合诗句概括其中的乐趣与哲理。
参考答案:
1A
2.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人物及其事迹,是有新陈代谢的。
3C
4尾联意为:不能由于一味追求科第的等次而耗费了半生心血。
诗人告诫学子们既要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又不可心心念念地惦记功名。
现实中有许多人汲汲于功名利禄而弄得自己心力交瘁、失去本心,此联也可规劝当代人淡泊名利、笃定心智。
5C
6中间两联阐述了为人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人生哲理。有所为:要保持坚贞自守、正直高尚的人格,无愧于人,合乎天道;有所不为:不屈己从人、同流合污、丧失立场、沽名钓誉。
7C
8.情感:
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之情。颔联、颈联两联可见诗人因旱情或缓或重而或喜或忧。
对水车抗旱保苗重要作用的喜悦与赞叹。颔联车水入田、稻芽青翠,可见诗人喜悦之情;联系全诗可见诗人对水车作用的赞叹。
对百姓面对灾情积极自救精神的赞美。
哲理:人在苦难面前不能听天由命,而应积极作为。
9B
10.第一首:凡事当寻求根底,努力探寻真理。
第二首:要达到澄澈的境界,就要经历千难万险,人们持之以恒的奋斗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第三首:寻求真理之道,如探真源,需融会贯通,不可偏执一端。
11D
12诗人看到水中的荷叶有先有后慢慢舒展,树上的榴花先后有序地怒放,感受到了它们都有其成长发展的节奏与规律;由此作者心生感慨:大自然万事万物都有自身成长发展的节奏与规律,人何尝不是一样?只要找到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目标,就不会再觉得时间匆促,年华易逝。晚年的王安石远离官场,心境旷达,深婉不迫,对生命充满温情与热爱。
13B
14.(1)首联借石鼻城古今变迁,表达对变与不变的思考;
2)颔联借南北旅人来到石鼻城感受差异,表明角度不同导致体验不同:
3)末两联借石鼻城两侧景色和旅人感受的变化,形象地表达逆境会转为顺境的信念。
15B
16.(1)【示例一】乐趣:自然环境的美好(春秋多佳日);登高赋诗的自在诗情;呼朋唤友、饮酒谈笑的闲适之乐;人与人之间纯真而质朴的友情之乐。
【示例二】乐趣:农闲时,于佳日登高赋诗,与邻里饮酒言笑,尽情体味纯真而质朴的人际交往之趣;农忙时,各自经营田亩,努力耕作,享受劳动和自食其力之乐。
2)哲理:乐从勤中来。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要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淳朴的邻里之乐,就应参加生产劳动,自食其力,自力更生。
勤是乐的保障。勤力躬耕是乐的根源,勤是人生的真谛。
要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真正回归自然,回归本性。
自食其力的踏实心态。
本文地址:http://dgaty.xhstdz.com/news/6888.html    物流园资讯网 http://dgaty.xhstdz.com/ , 查看更多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用户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更多>同类最新文章
0相关评论

文章列表
相关文章
最新动态
推荐图文
最新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鄂ICP备202001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