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文章| 资讯| 行情| 企业| wap手机版| article文章| 首页|会员中心|保存桌面|手机浏览
普通会员

禹城市雅蕊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列表
新闻列表
  • 暂无新闻
推荐企业新闻
联系方式
  • 联系人:王先生
首页 > 新闻中心 > 【特别策划】“广外圈”流行语哪个火?
新闻中心
【特别策划】“广外圈”流行语哪个火?
发布时间:2024-11-02        浏览次数:0        返回列表

编者按:信息时代中,日新月异的通讯技术就如洪流滚滚,推动着传播方式发生改变。由网络而生的流行语也从未停止过前行的脚步,从开始的“火星文”到最近的“蓝瘦香菇”,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一部分。本期策划小编将带着各位看官一探流行语背后的秘密,欢迎来到流行语的世界。

【特别策划】“广外圈”流行语哪个火?

不懂这些你就"Out"了!

前段时间,"蓝瘦香菇"刷屏了朋友圈,广西小伙的壮话口音成了网友们模仿和创作的素材。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一般伴随社会时事的发生而在网络几近同步产生并流行,短时间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它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网民为了提高聊天的效率,满足其逗乐、诙谐等需要,于是就创造出简洁而又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网络媒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也随之得到进一步传播。如今,它已经成为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小编在我校校园内做了抽样调查,总结出以下网络流行语排行榜,看看这些"榜上有名"的词语,你是不是也常挂在嘴边?

 

“广外圈”流行语排行榜

1.“撩”(火爆指数★★★★★)

原意是掀起、撩动。被用作网络用语时带有调戏、撩拨的意思。在互联网上,“撩”字通常与"撩妹"联系在一起。

2.“宝宝”(火爆指数★★★★★)

表示“我”的意思,女生受到惊吓时,常用此语来“卖萌”。后来“宝宝”独立单用,只要说话氛围协调,几乎可用在任何语境中。

3.“一言不合就”(火爆指数★★★★)

形容一件事情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4.“洪荒之力”(火爆指数★★★★)

来自热播电视剧《花千骨》,指很强大的法力,在2016里约奥运会上的赛后采访中被“洪荒少女”傅园慧使用后,便在网络上广泛传播。

5.“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火爆指数★★★★)

通常用来表达对某个事物的不寻常的表现的震惊。

6.“狗带”(火爆指数★★★★)

“狗带”是“go die”的谐音,源自歌手黄子韬在一次演唱会上表演的英文说唱,其发音酷似“狗带”,多用来表达不满等悲观情绪。

7.“友谊的小船”(火爆指数★★★★)

来自于漫画作家喃东尼最开始创作的漫画《友谊的小船》:坐在同一艘小船上的两只企鹅,在一段“话不投机”的对话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由此,网友们更是创作出了更多“翻船体”,如爱情的巨轮说沉就沉,好好的姑娘说胖就胖,卡里的余额说没就没……

8.“感觉身体被掏空”(火爆指数★★★★)

常用作形容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工作时间长等。

9.“小目标”(火爆指数★★★)

来源于王健林在对创业者的建议中谈到“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10.“老司机”(火爆指数★★★)

用于形容在各个网站、论坛里非常有经验且熟知站内各种规则、内容以及技术、玩法的老手。

你今天被“套路”了吗?

网络语言是大学生日常交流的一部分,无论是聊微信、刷微博,还是逛贴吧、“水”论坛,总会有源源不断的网络用语涌现。目前的网络流行语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吐槽(调侃、评论);二是用于表达自己的情感。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一种在网络媒介上的交流用语,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取向。从这些嬉笑怒骂的词语中,我们可以“窥见”时下人们的心态。

社会热点事件:不如先定个“小目标”

针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吐槽,网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脑洞”(形容想象力丰富),排行榜中的“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出自我国首富王健林在《鲁豫有约》中建议野心勃勃创业者分解目标,,“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此语一出,小目标立即刷爆了互联网社交平台。“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我先瘦个100斤”;“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说我先嫁个张继科”;等。网络流行语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社会心态的一面镜子,和社会热点事件紧密联系,反映一定的社会现状,具有浓厚的调侃气息,以上“小目标”与现实相距甚远,却依旧被网民们津津乐道,其中颇具反讽色彩。

除了对热点事件的调侃外,一些热词则是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层无奈的无力感。大二日语系的钟同学苦笑着说:“天天忙社团忙双专业,真的压得喘不过气来。这种情况除了一句‘感觉身体被掏空’之外,好像没有什么词语或话语更来得恰当。”这样一句网络流行语引起了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共鸣。

信息时代中,谁都能够为自己发声。人们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也创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网络流行语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具体形式,反映了社会现实,“吐槽”的背后是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和无奈,“狂欢”却反映出他们笑对困难的勇气。

表情达意:原来还可以这么说

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上,网络流行语更为常见,人们以一种可以“意会”而不言明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想法。

如一些来源于网络游戏的流行语,“GG”、“吸欧气”等等。“GG”就是“GOOD GAME”的意思,一般在面临困境或者已经失败的情况下使用。英文学院大二的骆同学称她第一次在微信朋友圈看到“GG”的时候完全不懂其中的意思。几天过后,她发现被评论“GG”的朋友圈内容大多是抱怨或是对某件事的诧异,“慢慢地我发现大家都开始喜欢用‘那就GG了’来感叹某件事情,有一种无可奈何只能放任它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的无能为力。仅仅是两个字母,其中的无奈却不言而喻了。”骆同学说。

另一个来源于网络游戏的流行语是“吸欧气”,延伸义就是“吸取欧洲人的运气”。在有抽取奖励的网络游戏中,使用者有一个不约而同的看法:欧洲人的运气比较好。于是为了有好手气抽取满意的奖品,游戏者都会用“吸欧气”来表达自己对好运气的期待。“天啊,今天真是吸欧气了,老师没有抽我背书。”英文学院的李同学开心地说。虽然某些用语一开始只流行于游戏之中,但随着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中被广泛接受和使用,诸如“GG”、“吸欧气”等用语也被悄悄地融合到日常生活中。每当听到这些网络流行语时,虽然其字面意义颇不明显,我们却能心领神会。

“狗带”来源于歌手黄子韬的英文说唱中的“go die”,因为其发音酷似“狗带”,于是成为了英语水平较好的大学生们的笑料。“狗带”表现了年轻人的猎奇心理。“狗带”一词可用于许多场合:拒绝某事或某人、对于某事的烦恼或厌倦、、调侃等。由于其来源有趣、用字滑稽,热爱新鲜事物的大学生们对“狗带”颇为喜爱。再加上大学生集体装可爱自称“宝宝”、装严肃叫“爸爸”的词汇,原本是最平常不过的称谓,却成为了大学生的娱乐对象,被大学生找到了新鲜感。这样的猎奇现象早已比比皆是,其中蕴含的情感却是千变万化。

不断发展的网络流行语将会更多地成为表情达意的常用词汇,但其趋势是好是坏我们不得而知,众多的影响因素都会使网络流行语发生改变。

网络流行语:青年群体的一面镜子

如今,网络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改变着我们以往的思维方式。网络流行语绝不是几个汉字随意堆叠那样简单,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心理才是其根本所在。当前,年轻人群体可以说是受网络影响最大的一批人,不难看出,无论是调侃社会热点、反映现实生活,还是追求一种更为简洁的情感表方式,网络流行语的特点似乎正好对应了这些新生代年轻人的某些性格品质。

对于网络流行语,很多人将它视为“圈子文化”的一种。而这种网络流行语的出现更像是一个“围栏”,将“圈内”和“圈外”分离开来。“圈内”的人使用网络流行语一方面因此产生对身边的同龄人群体的一种归属感;另一方面与没有使用的网络流行语的“圈外人”对比,由此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

我校英文学院的林洁绚老师分析道:“不同的群体拥有着不同的话语体系,当你发现某个人与你使用同类话语体系时,你会对那个人产生一种身份认同感,‘哦,他(她)是属于我们这一类人的。’就比如父母在微信群里发送的‘中老年表情包’或心灵鸡汤等等,你会明显地感觉到,这不是我会说的一类语言。正是因为如此,使用网络流行语可以让你产生对身边的同龄人群体的一种归属感,这也是网络流行语得以流传的一个主观因素。”

青年人具有创新意识、不愿意被条条框框束缚。网络用语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青年文化。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他们通过创造或使用网络流行语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理解、对生活的态度。纵观网络用语,其中不乏带有“调侃”“自我矮化”色彩的语句。

当代大学生大多生长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中,思想、言论自由度较高,这也造就了他们敢于展现自我、敢于发声、张扬独立的个性。他们渴望让社会听到自己的声音,对于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弊病,他们不再是“喑哑的旁观者”,而是以极高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同时,当前的社会又是高压、快节奏的,那种“从前慢”的生活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只有适应。在这样的快节奏下,“效率至上”成了唯一王道,这一点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日常交际更是如此。原先的“话有三说,巧说为妙”不知何时起已经变成了“短说为妙”。社会在追求一种简明扼要而又表意丰富的表达方式,而网络流行语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网络流行语凭借它自身的优点,为网民们提供了一个简单娱乐的方式,让他们可以用一种诙谐幽默的语言来调侃生活中的种种烦恼和压力,从而宣泄自身的情绪。网络流行用语仿佛一面镜子,反映着青年群体的心态,或焦虑不安,或随心所欲,或逆风飞翔。

看流行语,莫“方”莫逐

无处不在的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如潮水一般涌进了年轻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似乎无论是怎样的生活琐事,总有一句流行语能把个中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偶遇不快时,一句 “宝宝心里苦”就表达了各种无奈;为他人能力折服时,“厉害了我的哥”脱口而出,惊叹之情溢于言表。流行语本身诙谐的发音或含义,不仅能够调节气氛,还可以缓解尴尬。正如英文学院的吴同学所言,有一次她与舍友闹了矛盾,为了消除彼此的嫌隙,她主动在微信上跟对方解释清楚。在聊天时她就用到了“蓝瘦香菇”、“宝宝心里苦”这样的流行语,以此来减少尴尬。尽管并未见面谈心,但还是能从玩笑似的信息中感受到双方都乐于接受彼此,所以矛盾也很快地化解了。

某个网络流行语的存在是短暂的,但就整体而言,网络流行语是生生不息的,一个热词的死亡,并不会阻止人们的再创造。伴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以光速更迭,多变的语言内容为年轻一代提供了更多选择。英文学院的蔡同学认为,“这类网络流行语虽然不可能出现在新华字典里,却实实在在出现在每个人口头上,人们从搞怪出发然而却很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情,使别人更容易懂得自己想表达的意思。”流行语或许没有被确切规范,但它却符合大众的心理需求,以一种通俗诙谐的方式让更多人接受并使用。2010年“给力”一词因使用广泛而“做客”《人民日报》,之后又“驾临”《纽约时报》,从中国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人使用。这是流行语符合大众心理的体现,也是一种文化创新力的体现。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流行语

汉字谐音、汉语词汇等原本平淡无奇的因素,因为网络中的重组加工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成为了一个新的词汇,但这些词汇却并非为所有人所接受。当你与长辈聊天,不自觉地说出几句网络流行语,迎面而来的却是长辈迷惑的表情,这时便是徒增尴尬了。东语学院的苏同学对此就深有体会,她曾被长辈问及未来规划,但由于想法未定又不想冷场,于是她用“神马都是浮云”(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来回应长辈的询问。结果不仅没有几个人能听懂,外公还觉得她是不是在哪儿学坏了,导致气氛变得尴尬。这样的“事故”并不少见,或许是因为长辈对网络流行语知之甚少,亦或是他们对此难以接受。对大部分中老年年龄阶层的长辈来说,网络流行语依然是一种新奇甚至是怪异的事物。

大部分中老年龄层的长辈或许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大学生要自称“宝宝”;为什么“难受”的发音是“蓝瘦”;“飞机”为什么是“灰机”。传统文化对他们的影响很深,正如英语语言文化学院的严恒斌老师所说,“我不是十几岁的年轻人了,而且我受的传统语文教育让我对这些非传统的用法还是有所排斥的。”网络流行语虽然对汉语文化有了一定创新,但依然对传统文化形式造成了冲击。大部分网络流行语以娱乐的形式出现,生命周期极短,却对年轻一代有很深的影响。曾有商家为博眼球,用“咳”不容缓(刻不容缓)、一“明”惊人(一鸣惊人)等成语的改编作为广告贴出,结果使很多学生被误导,写下了许多错别字。面对种种质疑声,也有人提出了异议,“为什么一有新生的东西出来,人们就忙于探讨它会不会冲击或者代替传统的东西?这是一种惯性思维了吗,还是说是一种固化的丛林法则危机意识作祟?”来自外校历史专业的李同学如是说。

拿什么对待你,我的流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