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领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专项练习
小学常考修辞手法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例句: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反问: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例句:天上不是多了一个月亮吗?(反问)
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例句: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拟人、比喻)
排比: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在柳枝上荡秋千,在风筝尾巴上摇啊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头笑……(拟人、排比)
双重否定:汉语有两种类型的否定句式:一是一般的双重否定式,这是连用两个否定性词语造成的(如:不得不);二是特殊的双重否定句式;这是由一个否定性词语和一个反语语气连用造成的。
作用:双重否定有表达肯定、强化语气等功能。、
例句:紫貂和黑熊不得不躲进各自的洞里。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设问: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作用: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例句: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引用: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引用可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明引指直接引用原文,并加上引号,或者是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引号,但是都注明原文的出处。
例句:
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反复:就是通过一遍一遍地重复个别词语或句子,以达到强调的目的。
例句: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份判断修辞手法的练习,家长可以打印出来给小朋友练习一下:
参考答案:
1、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拟人)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比喻)
3、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比喻)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比喻)
5、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6、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夸张)
7、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排比)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对偶)
9、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排比)
10、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踢球呢?(夸张)(反问)
11、十几天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夸张)
1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1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夸张)
1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设问)(比喻)
15、这清闲的生活还有什么能够代替?(反问)
16、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
(顶真)
17、幸福生活是如何得来的?是靠我们的双手创造的!(设问)
18、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顶真)
19、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排比)
20、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比喻)
21、灰雀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唱歌。(拟人)
22、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比喻)
23、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拟人)
24、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 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排比)
25、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拟人)
26、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拟人)
27、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反问)
28、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走在街上溜达。(排比)
29、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
30、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拟人)
31、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比喻)
32、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