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公交总队马泉营站派出所民警,以这个一年内抓获187名各类网上在逃犯罪嫌疑人的派出所为样本,为读者揭秘警方抓逃背后鲜为人知的秘密……
精准锁定在逃嫌疑人
与演唱会现场环境类似,公交车站、地铁站都是人流密集、流动人口较多的区域,即便是彼此相熟的人,在这样的人流中走散也很难一下子找到对方,面对素未谋面的网逃人员,民警却必须训练出一双精准找人的“鹰眼”。
马泉营站派出所管辖地铁14号线的20座车站,辖区线路既途经城乡接合部、又途经繁华商业场所,是公交总队管辖线路最长、站点最多的派出所。在日均客流量千万人次的地铁里去查控违法犯罪嫌疑人,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为了克服这个困难,派出所民警利用数百次的实战化演练,终于总结提炼出了“黄金60秒”的查控规律,即在利用视频监控发现嫌疑人后,必须要在1分钟内查找到嫌疑人,否则抓获概率就变得很小了。
那么,怎样才能更快、更准呢?派出所结合实际细化民警、辅警的岗位分工,确定视频岗、跟控岗、抓捕岗,避免因巡控位置不佳而影响抓捕效率的情况发生,并创新完善快速查控技战法,确保每个环节都紧密衔接,做到快速响应、高效拦截,实现针对嫌疑人的精准查控。
为了让这一方法精准有效地实施,派出所的民警每天都要浏览网逃人员的照片和身份信息,对他们的体貌特征烂熟于心,保证能在茫茫人海中,一眼盯准“对的人”。
慧眼识人
一颗痣让嫌犯彻底现形
查控并抓获犯罪嫌疑人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一些犯罪嫌疑人在被抓获后,在民警面前极尽狡辩、伪装,而且狡猾的犯罪嫌疑人为逃避打击,有的携带的是假身份证件,或者是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的身份证件,单凭肉眼很难辨别出真假,民警和北青报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2018年8月18日,一名可疑男子由大望路站进入地铁,民警通过快速查控技战法,迅速将嫌疑人郭某查获。郭某称自己有一个双胞胎哥哥,负案在逃,并主动向民警展示了其随身携带的身份证、医保卡等证件,当面拨通了老家父母的电话,证明自己的清白。
然而在审查过程中,郭某的急于辩解和始终用手摸着下巴的小动作,让现场处置民警敏感地觉察到“这个人一定有问题”。
原来,民警在先期通过调取双胞胎的照片,经过细致观察比对发现,两名双胞胎之间,唯一的区别就是哥哥下巴上有一颗芝麻大小的痣,嫌疑人始终用手摸着下巴,一定是不想让民警看到自己是否有痣,从而浑水摸鱼,逃避打击。
现场民警抓住面部特征区别这一关键点,与嫌疑人展开攻防战,经过民警细致的盘问和取证,最终嫌疑人低下了头,如实供认自己的真实身份,想要李代桃僵的伎俩被扼杀在地铁安防之外。
通过和嫌疑人的攻心斗智,从刚开始面对一个嫌疑人需要盘查半天才能有突破,到现在10分钟左右就能抓住关键信息甄别确认嫌疑人的真实身份,马泉营站派出所的民警们逐渐成长为出色的抓逃审查猎手。
民警告诉北青报记者,在抓获的187名在逃人员中,有智商很高的经济诈骗犯、有穷凶极恶负罪在逃的重刑犯,他们在面对民警的盘查时,大多都是千般伪装,百般抵赖,但办案民警总是能够抓住每个可疑的关键信息,准别甄别出嫌疑人的身份。北青报记者从派出所了解到,近一年来,马泉营站派出所民警取得了“高度相似人员”、“冒用身份在逃人员”百分之百查破的抓逃成绩。
智慧警务
提升民警查控针对性
北青报记者发现,自2018年以来,马泉营车站派出所立足轨道交通安全,结合辖区发案的特点,不断拓展智慧警务的应用范围,通过智慧警务工程,查获诈骗嫌疑人3人,侦破诈骗案件3起,实现了辖区假手机诈骗案件嫌疑人全部落网,为受骗人员挽回了经济损失4000余元。
2018年10月11日,有市民报案称,在地铁十里河站被一男子以假手机冒充真手机出售的方式骗取了1000元,民警通过智慧警务工程,迅速锁定了诈骗嫌疑人,通过认真研究嫌疑人的活动轨迹,有针对性地开展查控工作,三个小时后,嫌疑人便在派出所的辖区里被抓获。
民警表示,智慧警务除了在侦破现场时发挥作用外,在为民服务中也发挥了巨大功能。例如,2018年6月2日,一名男乘客在望京地铁站乘坐电梯时不慎向后摔倒,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被压倒的多名乘客摔倒受伤。民警到达现场时,肇事男子已逃离现场,多名群众因无端受伤而郁闷。
为最大程度减少群众损失,派出所充分发挥智慧警务作用,及时锁定肇事男子的体貌特征。6月23日,当涉事男子再次出现在地铁望京站时,立即被民警及时查控,成功为受伤的群众挽回了医药费的损失。
清网行动
精准抓逃和明星关系不大
盘点马泉营站派出所近一年来抓获187名网逃的案例,北青报记者发现,不少嫌疑人喜欢利用地铁站人流量较多的时段试图浑水摸鱼,甚至有些人企图通过面容的改变逃脱法律制裁,但最终,这些人都没能够逃过民警的“火眼金睛”。
其实,马泉营站派出所的抓逃战绩,也仅仅是民警日常抓捕网上在逃人员工作的一个缩影,这不仅是民警在日常的警务安保机制中的常规性工作,也是警方保护群众安全、惩治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