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江苏两会在南京隆重召开。一份干货满满、诚意十足的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82万亿元,同比增长5.8%,比全国高0.6个百分点;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930亿元,增长7.3%;城镇新增就业138.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6.32万元和3.05万元,增长5%和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7:1……“数”见真情,每一个数据都浸染着民生温度。从2023年的成绩单中可以窥见,江苏以发展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展示出高质量发展的“软实力”,也讲好了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
党的二十大已经吹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军号令。目标越伟大,使命越艰巨。1月24日,省委书记信长星参加南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落实国家战略中发挥引领支撑作用”。奋进江苏挑大梁,我们必须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展现新作为,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绿色低碳发展,绘就“现代化”底色。2024年,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左右”值得寻味。增的是生产总值,减的是污染物排放量,一增一减之间,看到是淘汰落后产能的信心,更有先进技术研发突破、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今天,江南江北,一个个促进绿色转型发展的大项目、大工程正在火热建设中,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呈现新的变化,走向更加现代化的绿色发展。
科技自立自强,破解“卡脖子”难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新发展格局的形成离不开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只有各个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合理布局,经济循环才能畅通无阻。江苏2024年工作中,有一项内容就是“深入推进高水平科技自强自立”。充分挖掘创新主体的潜力,根据科技发展的需要,不断激发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开拓创新的活力,江苏定能破解更多“卡脖子”难题。
敞开开放的大门,激活“大循环”潜力。“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为江苏指明了在新征程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实际使用外资稳中提质”。江苏是国内很多产业循环的发起点、联结点,全方位开放扬帆激浪,既能立足江苏发展江苏,又能跳出江苏发展江苏,不断激活发展潜力。